第10部分(2 / 4)

小說:溫情馬俊仁 作者:九十八度

表揚,長大再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同,這正是許許多多馬俊仁成長的動力。 這樣,我們就要考察到馬俊仁這時上學的情況。 馬俊仁到了鞍山市,開始上小學五年級。這時,又一個班主任老師很高大地出現在他面前,還是個男老師,名字叫陳國新。用馬俊仁的話說:陳老師處處起表帥,自我要求嚴格。對學生也同樣要求嚴格。沒有陳老師的嚴格要求,就不可能培養出我。陳國新老師在馬俊仁一生中起過的重大作用,我們在往下一章將講到一個馬俊仁從未對人講過的故事。如果沒有那個故事,馬俊仁依然不會成為今天這個馬俊仁。 社會造就一個人,是運用方方面面條件。 少年馬俊仁就是要爭兩頭好。回家要在母親面前爭幹活好,到學校要努力學習,在陳老師面前爭個誇獎。那時一進教室,就掛著大紅榜,成績考在前邊的名字下劃紅線,成績落在後面的名字下劃黑線,一上學就瞅著那個榜,總不想落後,怕人笑話。放學回家,活兒再累再多,養馬弄車忙裡忙外,忙完了就抓緊時間學習。馬俊仁說,他小時候對學習特別感興趣。也琢磨怎麼學好學快。上課拼命地聽,爭取當堂都聽懂都記住。老師一上課一般先複習上堂課講過的內容,他就趁機再鞏固一遍。等自己都聽懂了,就抓緊時間做作業。下午自習時,基本就把作業做完了。跑回家抓緊時間幫著家裡幹活。活兒幹完了時間有富裕再學習。 作者聽馬俊仁這段如何抓緊學習並不新奇,這是一切學習比較上心的學生都有過的經歷。但是,他往下的敘述讓我想到一個世界級田徑教練的少年傳奇。 馬俊仁說,他那時候就是兩頭兒,一頭兒是家,一頭兒是學校。無論是學習還是回家幹活,兩頭兒琢磨的就是怎麼又快又好。 馬俊仁說,他一輩子就是琢磨“又快又好”這四個字。 換句話說,就是琢磨苦幹加巧幹。 巧幹就是一分力幹兩分活兒。就像秋天掃院子,滿院子落葉,大掃帚快,可掃不乾淨,小掃帚掃得乾淨,可得一小堆一小堆歸著掃,來得慢。又好又快的方法是,先用大掃帚將院子過一遍,成筐的樹葉都裝一邊去了,小掃帚一遍就將院子掃個溜光。每天干活學習,都在琢磨又好又快。最要命的是,這一輩子總在趕路。在山上時,上學一二十里地來回跑。到了市裡,回老家一百三十里地來回跑。不回老家,上學校回家,一邊要搶時間學習一邊要爭幹活,也是拿起書包往快了跑。馬俊仁說:前面我給你講過跑步怎麼挑道、分配體力、跑得快,到了這個階段,我不光要跑得快,還要琢磨跑得好。 作者問:怎麼叫跑得快又跑得好? 馬俊仁說:你從家跑到學校,如果就想著快到,這就簡單,你可以越跑越快,最後衝刺。可是你衝刺進了教室,坐下來半天喘不勻氣,沒法靜下心聽老師講課。這叫沒跑好。所以,前邊可以快,中間可以更快,最後一截要慢,算是連跑帶調整。一坐進教室,頂多再三兩喘就能聽課學習了。這些琢磨是被小時候的環境逼出來的。 作者用十分理解和有些同情的目光看著馬俊仁。 這時的馬俊仁在我面前是個十幾歲的小男孩。 馬俊仁接著說:回家幹活也一樣,先挑猛的活兒喘氣的活兒幹,裝車卸車、扛東西,再幹不猛不喘氣的活兒,掃地、洗碗、抹炕沿,同樣的時間幹同樣的活兒,完了坐下來學習省得喘氣。 這種跑得又快又好的說法作者還是頭一回聽說。 馬俊仁的故事確實很特點。這個大黑山裡長出來的孫悟空,當他由山頂到山腰再到城市裡,一步步走入大社會時,窮則思變的琢磨精神就面臨著更多的九九八十一難的磨鍊了。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在這種磨鍊中不同尋常地成長。&nbsp&nbsp

母親是眼神啊(5)

不久前,馬俊仁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說過,他已經活了六十年,準備再活六十年。而再活六十年的意思,並不是說活一百二十歲。譬如,他如果能活到八十歲,那剩下的二十年他要一天干三天的活兒,這樣,二十年就變成了又一個六十年。 作者把馬俊仁講的話提了出來,說他就是一生追求速度的人。 馬俊仁說,他一生就覺得自己在拼命地跑。 窗外此起彼伏的藏獒叫聲讓我們想到馬俊仁講的是一個四十多年前的故事。馬俊仁童年少年的故事很有感染力。那樣的年齡階段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聽馬俊仁的故事,作者也頗多聯想。 馬俊仁說,下了山進了城,光腳的時間少了。進學校不能打光腳,可是一下學出了校門,陳老師看不見了,他常常將鞋脫了拿在手裡往家跑,一是為省鞋,也是為跑得快。上學去,有時候穿著鞋一路去了,有時候就又把母親做的布鞋脫下來拿著往學校飛跑。離校門近了,看看前後沒人,掏出一塊早就掖好的抹腳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