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走,一邊看著狼。那時候要和狼斗膽兒,主要是鬥眼睛。 作者問:什麼叫鬥眼睛? 馬俊仁說:狼看人看眼睛,它一看你眼就知道你是膽大還是膽小,你是害怕還是不害怕。我當時就睜大眼看著狼眼,我絕不能怕。就這樣,它也看著我眼。它不敢接住我盯它的眼光,閃開,我就贏了。我就這麼著往家退。我從小和狼相遇不要說,家裡也養狗,後來又餵過馬餵過騾,知道和動物面對面,也是個眼睛的問題。咱們人看人,都看對方眼。動物也一樣。不要說牛馬,連麻雀都一樣。你不相信,路旁樹上有麻雀,你不用眼看它,你走著路說著話,打著手勢過去,常常驚動不了它。你用眼睛看它,哪怕是悄悄走過去,它就撲稜稜飛了。麻雀盯著你眼睛呢。 所以,一個人要有眼力。眼力很利害。那天,和狼較的就是眼力。直到離有人家的地方近了,眼力沒軟過。狼最後也就只能不了了之退了。 作者饒有興致地看著馬俊仁。他從小這種窮則思變的琢磨勁兒,真讓我想到此孫悟空同彼孫悟空相同之處:彼孫悟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也是不斷琢磨的,而且,也是從花果山時代就愛琢磨的。 馬俊仁最不喜歡的一句話是“人窮志短”。 馬俊仁說:人窮志不短才應該。 馬俊仁這種“人窮志不短”的琢磨,使得窮困添了希望。 有人進來彙報,又有人牽來母獒要配種。 馬俊仁站起出去,我們幾人也趁機活動跟了出來。剛來的母獒關在鐵籠裡,看到我們生人走近,齜牙咧嘴叫了起來,顯然對這陌生環境很緊張。 馬俊仁說:練練你們的眼力,看怎麼上去讓狗就不叫不咬。 我們幾人先後走近鐵籠子,黃毛藏獒都齜牙咧嘴照吠不誤。 馬俊仁說:你們既不能和它對眼時害怕,又不能和它對眼時兇它,要這樣和它眼對眼才行。說著,馬俊仁撇開眾人走過去。我從另一面觀察,發現他像是個面對調皮搗蛋孩子的家長,目光即安穩又含著一點威嚴。他走過去看著那條母獒。母獒剛要齜牙,馬俊仁指著它說:別驚別怕,這是給你辦好事呢。這一兩天讓你當新娘子,舒服一回,懷上自己的崽。 母獒抬眼盯著馬俊仁,沒有齜牙咧嘴吠叫。  
母親是眼神啊(1)
一 作者對馬俊仁人格成長史的考察繼續深入。 作者已經知道馬俊仁出生在一個大山裡開荒闖蕩的家族,從小有了窮則思變事事琢磨的奮鬥精神。作者也知道他兄弟姐妹共九人,其中兄弟五人,姐妹四人,除了一個妹妹二十一歲去世外,其餘八人後來都活得很不錯。 但是,馬俊仁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 那麼,在同一個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兄弟姐妹,為何獨獨馬俊仁脫穎而出,是父母給了馬俊仁更多的關愛? 考察馬俊仁自小的家庭情況,我們發現,答案不僅不是如此,而且可以說意味深長。它讓我們想到現代心理學的一種成熟理論,一個人人格的形成,不僅與他所處的社會文化相關,與他得到的遺傳因素相關,很重要的,還與他從小在家庭中所處的人際關係相關。這個理論也許至今未被更多常人所領會,但是,我們在透視馬俊仁人格成長中卻有必要借用它。 現在我們來看馬俊仁從小在家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這對他後來在兄弟姐妹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有何關係? 馬俊仁在五個兄弟中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哥哥,下面有兩個弟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三個妹妹。這種不上不下的位置似乎沒什麼特別,然而,一具體到馬俊仁當時實際處境,特別意義就形成了。 中國傳統家庭當然更看重男孩。大哥二哥之後再生下老三,想見馬俊仁曾經有過一個短暫受寵愛的階段。大的二的要幫助家裡幹活了,三的最小,還可以繼續玩耍。弟弟還未出生時的老三也可能有了男孩子必要的調皮、任性和叛逆。同時心中生長出一個自己都不清楚的情結,就是要超越大哥二哥,取得獨特的位置。據某些心理學家分析,兄弟姐妹中小的往往更有叛逆精神。然而,調皮叛逆沒有太過分的發展空間,很快,兩個弟弟三個妹妹相繼出生。這時,馬俊仁在家庭中的位置就發生了變化。隨著大哥二哥進城到工廠學徒,這個變化有了質的飛躍。 十多歲的時候,馬俊仁成為父親之外家中最大的男人。 這樣,他成了父親辛苦勞作支撐家庭的主要幫襯。一切需要男人頂住的地方,他就在父親無力顧及的時候出現。父親需要他,母親需要他,弟弟妹妹同樣需要他。不管哪個弟弟妹妹在外面遭欺負了,這個已經成為“最大”的哥哥就要出面保護。 不是因為父母偏愛,而是因為父母仰仗。 不是因為從小受到更多的照顧,而是因為從小經歷了更多苦難。 說艱難玉成了馬俊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