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陷阱”,看來他不但是個發明家,並且也有十分出色的外交手腕哩!
當時他正在彈著鋼琴,忽然停了下來,向希巴特說:“你可知道,如果我把這腳板踏下去,我唱一個音符,這鋼琴便也會復唱出這個音符來。譬如我唱一聲‘Do’,這鋼琴也會應一聲‘Do’,這事你看有趣嗎?”
希巴特當然不知道這是什麼道理,於是靜悄悄地放下他手中的書本,好奇地問貝爾,貝爾便詳詳細細對他解釋了和音或複音電信機的原理。這場談話的結果,希巴特心甘情願地擔負了大部分貝爾的實驗經費。
貝爾的決勝方案,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在講故事之前,他先設法引起對方的好奇,並進而“誘使”對方進入他預先設好的陷阱中。
紐約的著名編輯肯敏思在報界求得第一個職業的時候,便應用了上述的策略。
他在十八歲那年初到紐約,那時他惟一的問題,就是要向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求得一個編輯職位。當時紐約有成千上萬的人沒有職業,所有的報社都被應徵者包圍著。肯敏思有個專長,就是曾經在一家印刷廠做過幾年排字工人。
肯敏思第一家去找的就是《紐約新聞》,因為他早已知道《紐約新聞》的老闆格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