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已近而立,可以專斷了。”
“母后……總要朕聽群臣的話。若是群臣在朕這討不了好,他們就跑去找母后。你也知道,朝中顯貴,多少都沾親帶故,朕為難啊!”
我實在懶得動這些腦筋,道:“陛下是想做個太平皇帝,還是有為之君?”
“明卿這麼問,莫非已經忘記了當日與朕的約定!”
“非也。陛下,自古太平天子有太平天子的好,有為之君有有為之君的長。陛下新近平了倭奴,此等武勳已經足以振三世之威,緩緩調教群臣,也能保住萬年清平。只是陛下若想作大有為之君,立漢光帝唐武宗般的威名,尚缺戰功。”
“朕已經收了南北高濟路,復了安南路,西域之策也漸漸有了收效,還不夠嗎?”
“陛下,漢光帝四處征討,定下當今華夏疆域,在位五十年,打了四十年的仗,這等武勳自然非後世能比擬。唐武宗也是一般,仗雖然打得不多,但是滅慄茉族、屠胡徊部,威名震懾四方,雖然不曾派兵駐紮異域,卻被西域諸國稱之為‘天可汗’。這等威風,恐怕也非後世帝王能相擬的。”
聖上神色一黯,道:“依明卿所言,朕是比不上他們了?”
“陛下,若是那麼容易比得上,那陛下也不會以他們為楷模了。”我笑道,“只是就中之苦,未必是陛下能吃得下的。”
聖上聞言,渾然一震,道:“子陽教我。”
“陛下請看。”我遙指著《皇輿細覽圖》,“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萬里長城,陛下可看到了?”
“這個自然,漢光帝費了數萬民役,造了二十年才把戰國諸侯的長城連了起來。明卿緣何有此一問?”
“陛下,臣聽說先帝時撥了鉅款修繕長城,陛下更有意將長城延至燕雲?”
“朕確有此意,武將軍殉國,總讓明卿頂在那裡也不是辦法。匈厥古勢大,為子孫計,也要把國土圈起來,不受其害。”
“陛下,臣倒以為,漢光帝英明一世,就是在這上面犯了糊塗。”
“哦?明卿有何高見?”
“陛下,此城的確保住了疆土不被侵襲。有長城護著的邊郡,比燕雲安全也確是實情。不過臣在燕雲每每聽得有人盼望長城早日修到,好免去匈厥古侵襲,便深為憂慮。”我頓了頓,“武將軍殉國,北疆就像空了一般。臣領命固守北疆,雖萬死也不敢放一匹胡馬入境。但是臣之後是誰呢?難道大越的名將都要釘死在北疆?”
“所以朕要修長城啊。”聖上不解地看著我。
“陛下還沒有明白,活人都靠不住,一座死城能有多大的效用?微臣衝鋒陷陣之日不長,卻深深明白天下沒有破不了的城,只有破不了的軍。真正的長城,乃是我大越的鐵騎,乃是用我大越子弟的鮮血和英靈鑄就的,豈是泥沙之物所能比擬?”
“繼續說下去。”
“陛下既然要振五代之風,要立漢帝唐宗的聲名,當為子孫計,消除華夏最後的,也是最大的威脅——匈厥古。”
“明卿要打匈厥古?”
“正是!陛下您看,這長城就像是一條玉帶,也像是一個圈,把我華夏牢牢圈在裡面。漢光帝的老年糊塗,消磨了後世千百年的進取之心。臣以為,只有我大越鐵騎出擊長城之北,進入匈厥古草原,由東到西,橫掃一遍,方能再立我華夏一族的信心和上進之心。”
“但是匈厥古勢大,我們沒有必勝的把握啊。而且那麼的大的草原,我們要來做什麼?”
我搖了搖頭,道:“陛下今日怎麼絲毫沒有了當日的霸氣?臣九死之人尚……”
“明卿,朕知錯了,朕只是因為皇叔祖去世,有些恍惚。”
聖上居然認錯,我只好躬身謝罪,轉口道:“陛下,世間萬物,生而死,存而亡,乃是亙古不變之理。只有兩樣例外。”
聖上臉色一怔,問我道:“什麼?”
第六章 北疆策
“天地。”我重重吐出兩字,“天地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天,非人道所能及。我等所能及的只有地!今日我大越百姓萬萬,國土遼闊,當然不需要那萬里草原。但是明日呢?後日呢?待我大越要取而用之之時,萬里沃野卻給旁人佔去了。是以陛下說我大越要那草原沒用,臣不敢附議。”
“再者,匈厥古勢大,且殺我邊民不是一日兩日。我大越守將,一路指揮使居然命喪其手,日後其勢更大,侵襲更甚,我大越子孫還有活路麼?是以為子孫計,吾皇也該剪除這支異族。”我吸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