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受世界尊敬的強國。在這一轉折性的新情勢下,中國以傳統國防戰略為指導的現行軍事體系,已日漸顯現出結構上的侷限性。
1993年,中國一艘遠洋貨輪在公海上被美國軍艦攔截,以懷疑為伊朗運送化學武器為由強行搜查,這就是著名的“銀河號”事件。當時身為空軍上尉的筆者就發表了一篇《銀河號警醒中國人》的文章,指出如果中國遠洋船隊後面,跟著護航的中國遠洋艦隊,這種事件是不會發生的。話雖直白,其實意在呼喚國人關注國家國防戰略轉換問題。可惜人微言輕,此文終成“種樹書”。
1996年,*丟擲“兩國論”引發臺海危機。本為中國內戰延續的兩岸軍事對峙,卻引來美國航空母艦群的強行干預。之後,日本也積極“參與”臺海局勢,於是美日臺軍事同盟浮出水面。中國人憂慮的目光始越過黃土,朝向茫茫的大洋。
之後中國成為原油淨進口國,且自海灣戰爭導致油價飆升以來,普通的中國人由於切膚之痛,忽然關心起了馬六甲海峽——中國80%的油輪從那個狹窄的地方經過,並由此本能地意識到:超出本土以外,我們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多麼脆弱。2006年5月21日,中國的《環球時報》憂心忡忡地說:“目前,中國大部分進口石油是透過海上途徑運輸,這就使其易受攻擊。如果中國與美國關係緊張,在太平洋地區擁有絕對優勢的美國海軍可輕而易舉地切斷中國的海上交通線。”
正是從這些很“商業”很“外交”的一系列事件中,中國人開始意識到傳統的看家護院式的國土防衛戰略已經徹底過時。超出大陸本土,不要說我們不能對孤行遠洋的中國商船提供保護,甚至對近在咫尺的我領海和自己國內的事情也不能“做主”。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中國為什麼需要新型軍隊(3)
一個美國的戰略學者說:“中國經濟的要害就是在能源儲備上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嚴重依賴石油進口。國際能源鬥爭十分激烈,美國正竭力阻止中國成為世界的一極……”21世紀的國際政治的核心是能源,21世紀的戰爭樣式也圍繞這一“核心”來設計。美國在一系列區域性戰爭中展現的資訊化能力,迷惑了相當多軍事分析家的雙眼。其實,那只是軍事超級大國對小國的不對稱打法。今天對付一個大國,特別是核大國,美國是不會草率進行這種常規軍事打擊的,而會首先從戰略層面著手:掐斷它的能源和原料管道,即等於拔掉了一個危重病人的輸氧管。對於現代工業化和正在工業化程序的國家,沒有能源和原料,會是什麼情形?根本用不著進行什麼精確式摧毀打擊,更不用佔領,而只需在遠洋攔截和圍堵,即可讓一個大國的經濟瀕於崩潰,從而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當年冷戰時期,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發表“鐵幕演說”,提出要讓社會主義國家“肉爛在鍋裡”的封鎖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對其他大國,正顯現出從軍事戰略上採用這一鐵幕圍堵封鎖的跡象:2004年美國海軍舉行了代號為“夏季脈動”的軍事演習,同時調動7艘航母,在全球五大洋進行水面聯合作戰、反潛戰、潛艇戰、海空聯合作戰演習,最後齊集太平洋。明白無誤地向世界展示其全球制海權,展示其控制全球16條戰略水道的能力。美國學者將此舉命名為“新炮艦政策”。這一政策的政治含義是毫不含糊的:所謂公海只是一個世界地理名詞,在美國海軍的望遠鏡裡,那就是一個“美利堅湖”,順我者“通”,逆我者“斷”。一雙美利堅帝國的鷹爪,掌握著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少國家的命脈和咽喉?
2003年5月份——伊拉克戰爭剛剛由美國宣佈結束,美國外交委員會獨立特別工作組,由前國防部長布朗和前駐華大使普里赫掛帥,組織50多名專家,歷時一年推出了《中國軍力報告》。報告說:“中國現在的軍力結構和軍事方針可以對任何來犯之敵進行有效的縱深防禦,可以在周邊小國的陸地邊界進行兵力投送……但從海洋、航空航天和技術方面的軍事力量來看,長期以來中國都是最弱的,這些卻是美國的最強項。”
由於擁有這些“最強項”,美國全球機動、全球到達、全球交戰;由於這些方面“長期以來中國都是最弱的”,所以中國甚至不能確保家門口的安寧——2001年的撞機事件寓意即在於此。由於核武器,中國的戰略打擊能力目前已經可以保持最低威懾,但這一威懾只能阻止未來敵人對我進行大規模入侵,卻並不能有效維護我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由於我軍長期奉行國土防衛戰略,陸軍是把關守口式的,海軍是近岸防禦,空軍是國土防空型的,從武器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