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主,本以為齊王會做出退讓,哪料齊王不管不顧,獅子大開口,肆無忌憚。
齊王看看韋福嗣,兩人很有默契,相視而笑。
“孤認為郕國公(李渾)就很合適。”
。。。
第八百九十二章 火線救急
十一月十二,河北高陽行宮。
噩耗突傳,奉旨趕赴河北剿賊的右驍衛將軍馮孝慈,於初九日,在與清河賊張金稱的激戰中不幸陣亡。
這是自去年大河南北叛亂蜂起以來,剿賊戰場上陣亡級別最高的將領,衛府震動,東都震動,聖主和中樞大為震驚。
不知不覺間,叛亂規模已越來越大,叛軍實力也越來越強,前有江南賊劉元進據吳郡而稱帝,今河北賊張金稱竟然在正面廝殺中擊殺了一位衛府高階將領,這對聖主和中樞的衝擊太大,讓他們意識到國內局勢正在加速惡化,而這顯然與兩京政治危機的日益加重有直接關係。
兩京政治衝突的本質是改革和保守兩種政治理念的激烈碰撞,是新生的中央集權制與腐朽的門閥士族制之間的生死博弈,楊玄感的兵變就是這一矛盾的總爆發,而這一兵變的直接後果,就是挑起了兩大對立政治集團之間的“戰爭”,雙方已沒有妥協退讓的餘地,針尖對麥芒,非死既生。
中樞再度響起強烈呼聲,懇請聖主速速返京主持大局,積極處置兩京危機,以最快速度穩定國內局勢。不出意外的話,兩京權貴獲知這一惡訊後,也會紛紛上奏,請聖主火速返京。
國內外形勢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化解政治危機和穩定國內局勢事實上已經成為頭等大事,聖主和中樞更不適宜遠離京師繼續“奔波”在外,不能繼續把主要精力放在對外征伐上,而在國防策略上,以攻代守的積極防禦應該果斷調整為堅守長城的消極防禦。攘外必先安內,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然而,不論是聖主還是中樞核心層的改革派,都非常清楚,在過去兩年裡,他們在政治軍事上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此刻返京,化解兩京政治危機的唯一辦法,就是向保守派認輸,換句話說,楊玄感兵變雖然在軍事上失敗了,但在政治上保守派卻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完全可以預測,首先改革派將被趕出中央,保守勢力將控制朝政,改革將停止甚至廢棄,然後齊王楊暕將贏得皇統,入主東宮,至於聖主,將被架空,一旦時機合適,也就不得不離開歷史舞臺。
所以繼續東征,贏得第三次東征的勝利,已成為聖主和改革派“火線救急”的最好最迅捷的政治手段,而發動南北戰爭,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建下曠世武功,更是成為聖主和改革派逆轉危局,把控朝政,把中央集權改革進行到底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政治“武器”。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政治的終極手段,而對今日的聖主和改革派來說,也是政治上的一次豪賭,既然不能低頭,不能放棄改革,不願認輸,那就拿出政治上的“終極武器”,拼個你死我活吧。
所以聖主態度堅決,拒不返京,所以中樞改革派立場堅定,堅決支援聖主,與聖主榮辱與共,與改革生死與共,寧死不屈。
戰爭規模越大,時間越長,十二衛府和軍隊的重要性就直線上升,可以預見,隨著兩京政治危機日益白熱化,隨著南北戰爭的日益臨近,軍方將領的地位和權力將急劇膨脹,而軍權一旦失控,地方割據就不可避免,分裂和戰亂也就接踵而至。
但是,相比中央集權改革的失敗,相比理想、權力、利益和生命的失去,聖主和改革派已經顧及不到軍權失控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了,對他們來說當務之急是牢牢把控朝政,是贏得軍事上的勝利,是在對外征伐的戰場上建下蓋世武功。
目前局勢下,聖主和改革派急需武功,急需勝利,急需用它們來緩解一下正在失控的道路上疾速狂飆的兩京政治危機,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第三次東征至今沒有形成決策,東征的勝利遙不可及,而南北戰爭現在連影子都沒看到,僅隱隱約約聽到一點鼓聲,所以,安州的收復,就成了目前能夠拿出來的唯一勝利,若北征弱洛水達成預期目標,東胡諸種臣服,東北全境拿下,這就是開疆拓土,這就是軍事上的勝利,這就是蓋世武功,這就有力幫助聖主和改革派迅速逆轉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利局面。而更重要的是,這一戰果將在南北戰爭中,大大增加中土的勝算,中土一旦打贏了南北戰爭,擊敗了大漠上的突厥人,封狼居胥,開疆拓土,聖主和改革派將徹底擊敗保守派,將徹底解決兩京政治危機,將在中央集權改革的道路上風馳電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