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牙旗,此趟出使至今沒有見到中土皇帝,每日只有蘇威和封德彝與他們做無謂糾纏,蓄意拖延,種種跡象證明中土皇帝有意給殺進安州的刀以更多時間。只要刀擊敗了奚族,攻佔了安州,混亂了東北局勢,改變了南北對峙之局,則中土人就搶佔了先機,接下來必定會利用東北亂局來牽制和消耗突厥人,給中土恢復國力爭足夠取時間,如此中土就在未來的南北大戰中確立了優勢,這對大漠十分不利。
另外史蜀胡悉還透過秘密手段,從行宮某些權貴的嘴裡打探到重要機密,中土皇帝正在積極推動中樞做出第三次東征高句麗的決策,所以中土短期內不但不會與突厥人撕破臉,反而要竭力維持目前尚算穩定的南北關係,而這也是中土皇帝暗中支援出塞叛軍攻打安州的原因所在,目的是利用安州吸引和牽制突厥人,有效緩解北疆鎮戍重壓,為此中土皇帝已經做出決策,必要情況下給攻打安州的中土叛軍以一定數量的物資支援,至於出兵支援,那是絕無可能。
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經過分析、推演和權衡,最後得出結論,必須把危機扼殺於萌芽,必須摧毀中土的陰謀。兩人建議阿史那咄捺和牙旗,乘著刀與阿會正激戰於武列水之刻,乘著刀還沒有在安州站住腳的有利時機,馬上出兵安州,與奚族形成夾擊之勢,陷刀於腹背受敵之困境,擊敗刀,殺了刀,唯有如此,突厥人才能維持自己在南北對峙中的優勢,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才能在談判桌上搶得先機。
這一次,阿史那咄捺沒有猶豫,之前他最擔心的就是中土官方的態度,就是擔心長城內出兵安州。現在,這個顧慮沒有了,攻擊時機到了,突厥人終於露出獰猙面目,張開鋒利爪牙,要展開猛烈攻擊了。
。。。
第八百四十四章 保守
阿史那咄捺做為牙旗最高統帥,在沒有徵得始畢可汗和牙帳同意的情況下,決策出兵安州,是要承擔責任的,贏了還好說一點,大不了落下驕橫跋扈、恣意妄為的口實,但輸了或者無功而返,那就給了對手“攻擊”把柄,最終可能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其禍,所以即便阿史那思摩和史蜀胡悉聯名建議他出兵安州,目前形勢發展也迫使他不得不有所作為,不能再找一些藉口以繼續消極怠戰甚至不作為,更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突厥利益受損而無動於衷。
但考慮到牙帳保守派的政治利益,考慮到為了給大汗國爭取到更充足的休養生息時間,當前還必須維持一個較為穩定的南北關係,考慮到以其本人為首的政治勢力的發展壯大,阿史那咄捺在此次攻擊中,還是本著“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原則,謹慎小心,以維護東北局勢穩定,保障霫族和契丹兩大有力別部的安全,為最高目標。從這一目標出發,此次攻擊的重點就不是中土叛軍了,也不是救援奚族,幫助奚族奪回安州了。
阿史那咄捺擬製的攻擊方案是,乘著中土叛軍正與奚族大軍激戰於武列水,無暇北顧之刻,以雷霆之勢殺出平地松林,攻佔鬼方城,然後依託平地松林、鬼方城和松山構築一道堅固防線,同時聯合奚族,對中土叛軍形成左右夾擊之勢,就此把中土叛軍阻擋於濡水一線,不給中土叛軍北上侵擾弱洛水以進一步混亂東北局勢的機會,就此把中土人試圖藉助東北亂局牽制和削弱突厥的陰謀扼殺於萌芽中。
這是一個穩妥周全,風險小,又能以最小代價贏得最大戰果、獲得最大利益的攻擊方案,完全滿足阿史那咄捺這位牙帳保守派的中堅人物在政治軍事上的利益訴求。若順利達成目標,既救援了奚族,打擊了中土叛軍,遏制了中土在東北方向咄咄逼人的攻勢,又保護了霫族和契丹這兩大有力別部,保障了東北局勢的穩定,維護了大汗國在東北地區的利益,同時牙旗付出的代價較小,確保其本人實力亦沒有受到損害,而尤其重要的是,如此一來,南北雙方在東北地區的激烈博弈中阿史那咄捺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人物,不論是始畢可汗和牙帳、東胡諸種,還是中土,若想在東北地區達成自己所需要的目標,都“繞不過”阿史那咄捺,都必須拿出足夠利益與其交換,於是阿史那咄捺大獲其利,實力必然暴漲,未來可期。
阿史那咄捺的“如意算盤”打得好,亦都護阿史那耶瀾也鼎力支援,奈何牙旗的掣肘力量並不小,吐屯阿史德漠煌和達幹史阿里門,一眼便看穿了這個方案背後所隱藏的真實意圖,說白了就一句話,妥協退讓,預設中土攻佔安州,以犧牲奚族和損害大汗國在東北地區的利益,來換取南北關係的繼續維持。
阿史那咄捺的這個方案看上去是為了維護大汗國的大利益,但實際上是為了維護牙帳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