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部分(2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下也只有三千餘控弦,實力也弱,距離突厥高等階層遙不可及。

今夜這場重要軍議由蘇尼阿斯溫主持,首先出場的就是牙旗首席僚佐,達幹史阿里門。

達幹這個職務由牙帳指派專人出任,以便對牙旗最高正副長官形成制約。

這種制約屬於內部,在一個系統內,知己知彼,有效分權,掣肘牽制,防止最高長官權力失控,不像吐屯這個監察專員,由可汗直接任命,對可汗直接負責,它屬於另外一個系統,與軍政這個系統天生就有矛盾隔閡,彼此尖銳對立,利弊都很大,很多時候衝突一旦激烈,可汗和牙帳均被牽扯其中,稍有不慎就會形成政治動盪,所以到了啟民可汗時代,吸取了教訓,設常置,吐屯卻不常設,以緩和牙帳與部落、種群之間的矛盾,加快休養生息的速度。始畢可汗繼任後,雄心壯志,要擊敗中土,要完成統一大業,這就必然要集權,要加大對部落、種群的控制,於是吐屯再一次遍佈大漠。

磧東南牙旗也不例外,因為正副長官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耶瀾都是牙帳保守派,所以不但吐屯由牙帳激進派阿史德漠煌出任,就連達幹也由牙帳激進派的骨幹史阿里門出任。牙旗決策層的對立對峙,導致阿史那咄捺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也未能大權獨攬,一言九鼎,到目前為止最多也就是力壓對手一頭,而這也是之前中土叛軍出塞,閃電河陷入危機,阿史那咄捺和阿史那思摩聯手都未能控制決策,反而被史蜀胡悉屢屢掣肘得手的原因所在。但史蜀胡悉猜對了結果,卻沒有猜對過程,決策失誤,最終讓李風雲抓住破綻,成功突破阻截殺進了安州。

也正因為如此,史蜀胡悉羞愧之下,接受了阿史那思摩的勸說,隨其同赴中土打探虛實,力圖尋找戰機逆轉危,而牙旗激進力量吐屯阿史德漠煌和達幹史阿里門也暫時“偃旗息鼓”,主動配合阿史那咄捺,虎視眈眈地盯著奚族,耐心等待攻擊時機。

這段時間牙旗透過各種私密渠道,打探安州動靜,雖然桃水兩岸激戰不斷,平地松林的通道已經斷絕,但從安州趕赴閃電河的小路有很多,只不過山高路險、耗時較多而已,訊息還是可以傳遞。

各種訊息中,最讓他們吃驚的便是方城失陷,奚王府被中土人摧毀,而導致這一惡劣結果的原因是,阿會正聽聞噩耗後,首先想到的不是撤軍反擊,而是儲存實力,為此帶著主力大軍撤向了馬盂山東南麓,要力保軍隊不失,為此不惜犧牲辱紇王部以拖延時間。辱紇王部不甘滅族,乾脆利落地投降了中土人,並幫助中土人攻克了方城,於是短短時間內形勢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本來被動的中土人瞬間掌握了主動,而本來主動的奚族則陷入了覆滅的困境。

只是這個訊息主要來自鬼方城內的辱紇王部,而牙旗秘密部署在方城的暗探,雖然送回來同樣的訊息,證實辱紇王部背叛、方城失陷,但也打探到奚王阿會正已經帶著主力大軍趕到武列水,距離方城近在咫尺,中土軍隊已傾巢而出,至於雙方是不是展開了決戰,目前不得而知,而同一時間從鬼方城內傳來的訊息卻說,雙方在武列水打得很激烈,兩敗俱傷。

從方城到閃電原雖然只有六百餘里路程,但戰時混亂,要隘關卡封鎖,傳遞訊息非常困難,所以最新的訊息也是十天之前的,而且還是來自三百餘里外的鬼方城。訊息的嚴重滯後,導致牙旗對安州局勢的分析陷入困境,最大困擾就是,長城內是否出兵進入安州?中土是否表面了立場,要與突厥人撕破臉?這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了南北局勢未來走向,不容牙旗有絲毫錯誤。

至於武列水一戰怎麼打,結果又如何,與此也息息相關。如果長城內出兵,中土決心與突厥人撕破臉,阿會正必敗無疑,奚有覆滅之危。而對於強大的中土來說,它在安州戰場上雖然有腹背受敵之危,但因為中土齊王陳兵於懷荒,虎視眈眈盯著閃電河,磧東南牙旗只要出兵安州,同樣也會陷入兩線作戰之窘境。所以牙旗不敢動,即便知道方城失陷了,即便從武列水傳來阿會正大敗的訊息,牙旗也不敢貿然殺進安州,除非牙旗得到肯定的訊息,中土暫時不會與突厥人撕破臉,長城內暫時也不會出兵安州,中土只想驅虎吞狼借刀殺人,只想藉助白狼這股力量來遏制和削弱突厥人,那麼牙旗的對手就是白狼,牙旗就有足夠把握擊敗白狼,阿史那咄捺就敢出兵攻擊了,畢竟漁翁得利這種撿便宜的事誘惑力太大,阿史那咄捺也不會錯過。

前天,牙旗接到了一封急件,這封急件由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和俟利發史蜀胡悉從中土皇帝的行宮發出,並藉助中土驛站系統十萬火急送達塞外。

兩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