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來?
計中有計,局中有局,這個李風雲到底妖孽到了何種程度?
然而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李風雲如何牽著他們的鼻子走,如何玩弄他們於股掌之中,而是李風雲似乎失控了,這從裴世矩父子毅然決絕地西行而去就能看得出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如果李風雲失控,裴世矩的佈局已難以完成,他又怎麼會主動舉薦齊王戍邊?主動提出招撫叛軍?主動陷自己於政治危機?更重要的是,如果李風雲失控,李風雲又怎麼會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東進出塞,收復安州,逆轉北疆鎮戍困局?
齊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事關身家性命,未來功業,即便自己不能完全掌控局勢的展,不能完全決定自己的命運,最起碼也要弄清楚李風雲的目的是什麼?裴世矩又想達到什麼目標?聖主和中樞在這件事中又持有怎樣的立場和態度?
李善衡和李百藥經過分析推演後得出結論,東進出塞之策的實施有三個結果,一個是徹底失敗,李風雲全軍覆沒,但一定程度上混亂了塞外局勢,短期內對中土有利,長期看則弊大於利,南北關係有可能提前破裂;一個是李風雲收復了安州,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土在李風雲和塞外諸虜打得兩敗俱傷之際,突然出兵,輕而易舉摘下這個熟透的“桃子”,最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聖主和中樞笑到了最後,這個結果對中土有利;還有一個結果是李風雲創造了奇蹟,征服了奚霫契丹三族,霸佔了安州,而突厥人和中土因為擔與李風雲交手會讓對方漁翁得利,影響到彼此在南北大戰中的勝算,都不敢與李風雲大打出手,最終白白便宜了李風雲,而李風雲再一次掌控了主動權,拿安州來交換自己所需要的政治利益,如此一來,聖主和中樞為打贏南北大戰,必然會暫時滿足李風雲的全部條件,等到南北大戰勝利結束了,再秋後算帳,而這個結果對中土的好處就更大了。
綜合上述三個結果來推斷,李風雲的目的肯定不是東北王,這個利益太小,他不會滿足做個小小的土霸,所以他的目的肯定是封侯拜相,蔭澤子孫,流芳千古,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對他而言最現實的辦法是,先他要展自己的實力,其次他要利用自己強大的實力輔佐齊王奪取皇統,舍此以外,他沒有其他的好辦法,至於說割據稱霸,逐鹿天下,前提是國祚崩潰中土大亂,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天方夜譚的事。
裴世矩的目標相對簡單,他已經位極人臣,對他而言現在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保全既得利益,為此他必須輔佐聖主打贏南北戰爭,一旦戰爭打輸了,中土固然損失慘重,而裴世矩的仕途也到頭了,搞得不好一世英名都要付之流水,畢竟做為中土國防和外交大戰略的制定者和實施者,裴世矩必須承擔戰爭失敗的責任。由此推斷,以李風雲齊王等為棋子的這個大布局,應該就是裴世矩為南北戰爭所做的準備工作,也就是說,他肯定希望東進出塞之策能達到最後一個結果,如此他就能利用李風雲和安州這兩顆重要“棋子”來掌控全域性,就能有力配合聖主和中樞傾盡全部國力打贏南北戰爭。
所以聖主和中樞的態度一目瞭然,既然對中土有好處,對鞏固和加強中央威權有幫助,能增加打贏南北戰爭的勝算,當然要支援,只是考慮到目前局勢下還要維持南北關係以贏得更多時間進行戰爭準備,他們肯定不會公開支援,相反還要公開譴責和打擊,而私下卻持默許和縱容態度,甚至暗中給予有限度的支援,但是,聖主和中樞有底線,不能養虎為患,因此他們希望得到第二個結果。
這就是變數,而這個變數如何展,誰是最後的黃雀,卻要看當時的中外大勢,如果南北戰爭即將爆,這個變數就對李風雲有利,反之,如果大漠北虜為了剷除李風雲這個隱患,挑起李風雲和中土之間的廝殺,甚至以利益讓度為條件,與中土夾擊李風雲,則這個變數不但對李風雲不利,對齊王不利,對中土也不利,甚至會影響到南北戰爭的勝負結果。
齊王憂心忡忡,他最擔心的就是這個變數,雖然現在隱藏在李風雲背後的裴世矩都“露面”了,都已經證實之前大家對李風雲真正實力的推測都是正確的,但正因為如此,才更能說明形勢的嚴峻性,不管是國內國外還是中央地方,博弈都非常激烈,否則裴世矩絕無可能在李風雲剛剛抵達燕北,在他即將西行之前,就迫不及待顯露“真身”,這無論對裴世矩本人還是對李風雲都很不利,這說明什麼?說明形勢正在失控,上上下下下方方面面都想掌控大局,但大家卻被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因素牽制和掣肘,最終誰也控制不了大局,這就危險了。
就在齊王擔心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