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部分(2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地區,負責征服和結盟遠東諸虜以拓展實力,其原因正在於他們所持的保守理念和對待中土的親和態度,與牙帳的激進主戰實權派們格格不入。同樣因為叱吉設和步利設是牙帳保守主和派,與中土關係較為親密,聖主和中樞才有信心確保幽燕地區的安全,才敢於一次次動東征。

李風雲當時曾言之鑿鑿地告訴崔鈺,他之所以決心進入燕北展,正是利用聖主和中樞為了贏得東征最後勝利不惜破釜沉舟的心理,利用南北雙方都有維持幽燕地區穩定的意願,要利用牙帳內部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的激烈矛盾,在夾縫中求得生存,在腹背受敵的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崔九對李風雲的這番話還曾有過質疑,認為決定燕北形勢的並不僅僅只有南北關係,即便南北雙方都保持極大剋制以維持一個穩定的南北局面,這也並不能保證李風雲可以在燕北生存下去。

而李風雲的回答是,“燕北能否保持穩定,其真正的核心因素是利益,某能否利用各方勢力對燕北穩定的迫切需要而贏得生存機會,則取決於某能否滿足各方勢力對燕北利益的過度需求。”

現在真相大白了,李風雲肯定早就知道這個收復安州的謀劃,或者他說服齊王拉著隊伍轉戰北上的目的就是要東進出塞,所以他才說要利用牙帳內部的矛盾,說叱吉設和步利設都是親中土派,說他的生存機會在於能否滿足各方勢力對燕北利益的過度需求,而所謂的過度需求,就是收復安州所帶來的難以估量的巨大利益,只不過當時崔鈺和崔九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李風雲北上轉戰的真正目標竟然是收復安州。

東進出塞收復安州的謀劃,不但把長城內部的矛盾轉嫁到了塞外,混亂了塞外形勢,還給聖主和中樞齊王冀北和幽燕豪門,甚至乃至牙帳內部的主和派,都帶來了可觀的迫切需要的現實利益,於是長城內外各方勢力理所當然會在某個特定時期達成某種特殊默契,以各取其利。

崔鈺心動,再次望著崔九。

崔九鄭重點頭,此事可為。

。。。

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王可有決斷?

,!

八月十四,深夜,河間郡清苑城外,齊王行營。

清苑城位於河間郡的西北方向,東北而行十幾裡就是上谷郡,再行百餘里就是巨馬河,反之西南而行數十里外就是博陵郡,再行百五十里就是博陵郡的府鮮虞城。齊王穩定了高陽局勢後,奉旨北上剿賊,率軍先行趕至清苑城,等待韋福嗣的訊息。

在形勢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齊王可不敢盲目遵從詔令,冒冒失失跑到上谷剿賊。李風雲的軍隊就在淶水易水和巨馬河的交匯帶,此處距離臨朔宮不過三百餘里,距離聖主和行宮近在咫尺,而在上谷剿賊的段達和陰世師又是聖主的親信,眼前所見都是“敵人”,齊王膽子再大也不敢“羊入狼群”,自尋死路。

但是,正因為就在聖主和中樞的眼皮底下,齊王如果裹足不前,遲遲不去上谷剿賊,便有抗旨之嫌,一旦戰局突變,激怒了聖主,後果堪憂,所以齊王焦慮不安,宿夜難眠。就在他猶豫著是再派李百藥秘赴上谷打探訊息,還是先派一支選鋒軍進入上谷以敷衍聖主之時,韋福嗣縱馬飛馳而回,讓齊王忐忑緊張的情緒總算舒緩下來。

韋福嗣一路飛奔,灰頭灰臉也就罷了,體力消耗殆盡,疲憊不堪,下馬之後都無法站立,不得不由衛士攙扶而行。

這個“架勢”讓在轅門相迎的李善衡和李百藥面面相覷,不祥之感油然而生。齊王出帥帳迎接,看到韋福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的樣子,臉上的笑容也頓時凝滯,韋福嗣如此急切,可見上谷那邊的局勢遠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復雜。

進了帥帳,稍稍喘了幾口氣,韋福嗣就把此趟上谷之行的經過做了一番詳細述說,事無鉅細,娓娓道來,唯恐齊王李善衡和李百藥因為自己的疏漏而有所誤讀誤判。

韋福嗣說完之後就暫時離開了,去偏帳梳洗進食。他說的內容太多太複雜,齊王李善衡和李百藥都需要時間“消化吸收”,韋福嗣估計等他再轉回來,這三個人都未能從深度思考中“醒”過來。

局勢變化太快,齊王李善衡和李百藥都有一種眼花繚亂措手不及心驚肉跳之感。李風雲還在上谷,聯盟選鋒軍也剛剛抵達桑乾河,北上大計的第一階段尚未完成,突然東進出塞之策就橫空出世了,而回頭仔細想一想,這個東進出塞之策似乎早就有了,只不過一直被李風雲隱藏在北上大計的背後,騙過了所有人,否則如何解釋“宋子賢陰謀刺殺聖主”的秘密竟然由李風雲第一個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