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突厥人如果要吞併我們奚族,必然會遭到中土人的阻撓,南北大戰可能會提前爆發,所以目前突厥人並不具備吞併我們奚族的理由和條件。這一推測如果是正確的,那麼當大王撤軍返回後,突厥人也會迅速撤離,以免雙方大打出手兩敗俱傷,白白便宜了中土人。突厥人撤走了,大王便會帶著主力火速南下救援白檀,而這就是我們的生機所在。”
蘇支說到這裡,看看眾人依舊愁眉不展憂心忡忡,於是繼續說道,“突厥人絕對不允許中土人收復安州,所以當中土人北上攻擊的訊息傳開後,突厥人和我們奚族就有了共同敵人,雙方在鬼方城下也有可能握手言和,聯手對抗中土,如此則中土必然撤兵。”
處和帕默忍不住提出質疑,“如果奚王府的推測完全錯誤,如果突厥人已經攻佔鬼方,拿下松山要隘,斷絕了大王和五部大軍的退路,形勢已惡化到極致,白檀何時才能等到援兵?”
這時白檀戍軍的副帥,契個部的阿會拾稼也說話了,“突圍,去奚王府。我們面對數倍於己的中土軍隊,堅守白檀不過是死路一條,唯有突圍才能贏得一線生機。突圍以後就是野戰,野戰才是我們馬軍的特長,而攻堅是中土人的優勢,我們堅守白檀等於以己之短攻敵之長,自取滅亡。”
“突圍必死。”蘇支斷然否決。
=手機使用者請訪問m
。。。
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個條件
“突圍去奚王府,我們前有大要水、濡水和索頭水三條河流的阻礙,後有中土大軍的尾隨追殺,必死無疑,唯有堅守,才有絕處逢生之可能。”
蘇支的意見,當即遭到了處和帕默的反對,“堅守的確有絕處逢生之可能,但面對中土大軍的猛烈攻擊,我們木昆部必然付出慘重代價,而這個代價極有可能讓木昆部灰飛煙滅。白檀是中土大軍北上攻打奚王府的必經之地,堅守的後果必定城破人亡,而奚王府則是中土大軍的首要目標,奚王府同樣有覆滅之災,所以我們肯定要突圍,但突圍的方向不是奚王府,而是要陽,是密雲堡,是壩上高原。”
要陽城是木昆部的重要城池,位於大要水的中游,由白檀西北而上百餘里便是要陽城,再往西北方向百餘里就是大要水和鮑丘水的源頭,也就是壩上高原的腹地,此地有密雲堡,乃是木昆部的保命要塞。
處和帕默的意圖很明顯,危難關頭,以木昆部利益之上,為了儲存木昆部的實力,立即放棄白檀城,沿著大要水逆流而上撤進壩上高原,先避敵之鋒芒,然後耐心等待形勢發展,若奚族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則木昆部捲土重來,反之,若突厥人或者中土人笑到了最後,他們也就只能投降,但不論結果如何,木昆部肯定得以保全。
這一計策對木昆部而言無疑是利大於弊,當即贏得了木昆部將領的一致支援,唯有阿會拾稼強烈反對,因為木昆部放棄白檀城,等於幫助中土人以更快速度攻打奚王府,所以從阿會拾稼的立場來說,他寧願犧牲木昆部,也要延遲中土大軍攻打奚王府的時間,這也是他提出利用馬軍特長進行野戰的原因所在。
白檀城裡的三千戍軍,其中兩千是木昆部將士,一千是其餘四部控弦,因此阿會拾稼的話語權相對較弱,他必須贏得其餘三部將領的支援才能抗衡木昆部。然而關鍵時刻,辱紇王部、莫賀弗部和室得部的將領考慮到切身利益,果斷站在了木昆一邊,支援處和帕默的提議,棄守白檀避敵鋒芒。
局勢一邊倒,蘇支雖然是白檀城最高統帥,但沒有人支援他的固守待援之策,頓時勢單力薄,即便堅持也毫無意義,只能從善如流,接受大多數人的意見,突圍而走。事實上正如阿會拾稼所說,中土軍隊缺少馬軍,擅長攻堅,而奚族軍隊馬軍多,步軍少,堅守城池就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既然如此,為何還一定要堅守城池,與中土人爭一城一地之得失?
既然要突圍,目的當然是儲存實力,那就要避敵鋒芒,於是也就剩下一個選擇,撤到壩上高原。蘇支權衡利弊後,馬上做出決策,棄守白檀,立即撤到要陽城,然後利用壩上高原和三條河流等有利地形,充分發揮馬軍特長,遊擊作戰,頻繁攻擊中土軍隊,打擊中土糧道,以達到牽制之目的,幫助奚王府堅守更長時間。
大敵當前,危難時刻,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最為重要,如今既有辦法保全木昆部和其他諸部利益,又能打擊和牽制中土軍隊,幫助奚王府固守方城,同時還滿足了阿會拾稼的部分利益,可謂一舉多得,阿會拾稼即便有些不滿,也只能放在心裡,服從大局。
接下來眾人商討突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