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2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說;李風雲是個神秘的具有傳奇色彩的過客;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打了一場勝仗;加劇了永濟渠危機;然後又像風一般消失了;就如在波濤洶湧的湖面上扔下了一塊石頭;雖然濺起了波瀾;卻瞬息蹤影全無;彷彿從未出現過。

一眾河北豪帥對李風雲那番驚世駭俗的言論將信將疑;畢竟未來的事誰也不知道;只要尚未發生;就一切皆有可能。

很快;從東都就傳來了訊息。兵部和衛府經過對東征戰事的反覆研究;認定右翊衛將軍薛世雄在薩水大戰的關鍵時刻拼死阻禦敵軍的攻擊;為掩護友軍渡河贏得了更多的時間;功過足以相抵;應免予責罰;官復原職;認定涿郡太守、檢校左武衛將軍崔弘升在薩水大戰爆發之前就已經向聖主、中樞和前線統帥部發出了警告;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了充足準備;正因為崔弘升的準備工作做得好;遠征四個軍才得以成功撤離薩水戰場;同樣也因為受益於崔弘升的預警;聖主和中樞及時增援了鴨綠水;才得以確保遠征四個軍安全渡過鴨綠水返回遼東;所以崔弘升不但無功;反而有功;但考慮到遠征軍大敗之事實;崔弘升也只能是功過相抵;官復原職。

十二月十四日;聖主詔令;薛世雄、崔弘升官復原職。

政治上無處不是妥協;聖主若想贏得山東人對二次東征的支援;就要幫助山東人拯救崔弘升;而若想拯救崔弘升;關隴人的讓步至關重要;為此聖主不得不向關隴人妥協;於是放出了薛世雄。薛世雄是河東貴族集團重要成員;中樞重臣黃門侍郎裴世矩、御史大夫裴蘊也是這一政治集團的重要成員;也就是說;聖主表面上是向關隴人妥協了;但實際上受益的卻是支援他的河東人;這一政治手腕可謂運用得十分高超。

十二月十五日;聖主詔令;左翊衛將軍段達因為在河北戡亂無功;剿賊不利;免去其左翊衛將軍一職;即刻回京。

同日;聖主詔令;免去崔弘升涿郡太守一職;任命其為河北討捕大使、檢校左武衛將軍;代替段達負責河北戡亂。

同日;聖主還下達了兩道重要詔令;一是任命崔弘升的弟弟崔弘駿;出任趙王府長史;而另一道詔令的內容如出一轍;任命博陵崔氏的另一個重要成員崔賾;出任越王府的長史。

趙王楊杲是聖主的第三子。越王楊侗是已故元德太子的次子;聖主的孫子。崔弘駿出任趙王府長史;便成為趙王楊杲的第一輔弼大臣;而崔賾出任越王府長史;便成為越王楊侗的頭號佐臣。

相比崔弘升的任命;這兩個任命太重要了;內中蘊含的東西太多太複雜了;影響太大了;當即在東都引起了轟動。

從中土繼承製度來說;趙王是庶出皇子;越王是庶出皇孫;都沒有繼承權;都不是合法的繼承人;而真正擁有繼承權的合法繼承人;只有嫡出的齊王楊喃一個。但現在的問題是;齊王楊喃距離儲君的位置越來越遠;繼承皇統的希望越來越渺茫;尤其他離開京師居外戡亂後;留給東都的是一個在皇統之爭中垂死掙扎的淒涼而絕望的身影;這進一步拉大了齊王與儲君之間的距離;於是東都理所當然把目光轉向了其他皇子皇孫。

中土繼承製度的原則是立嫡、立長、立賢。做為嫡皇子和皇長子的齊王楊喃既然逐漸遠離了皇統繼承人的序列;那麼就只能依照“立賢”原則;在皇子、皇孫中尋找新的繼承人。

“立賢”原則的最大弊端就是給了更多人爭奪繼承權的機會;這會誘發皇統之爭;父子相殘;兄弟鬩牆;以至於亡國亡種;殘酷而血腥;所以歷朝歷代都吸取了教訓丨立嫡就不立長;立長就不立賢;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皇統之爭的危害性。然而;本朝是個例外;先帝在挑選繼承人的時候;最終還是選擇了“立賢”原則;結果在聖主“登頂”前後的一段時間內;父子相殘兄弟鬩牆;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按道理聖主應該吸取教訓丨但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是由分裂走向大一統的時代;是由門閥士族政治走向中央集權制的時代;是改革的時代;改革者為了建立永久和平昌盛的大一統的中土;皇統繼承人必須具備大一統的執政理念和銳意改革的堅強意志;所以先帝也罷;聖主也罷;在選擇繼承人的原則上;不是立嫡、立長;而是能否堅持大一統改革;所以只能選擇“立賢”原則。

聖主先是從政治上“驅逐”齊王楊喃;接著又“順水推舟”;把唯一的合法繼承人“放逐”出了東都;今天更是把輔佐趙王和越王的重任託付于山東第一豪門崔氏;等於向東都各大政治集團發出了正式宣告;皇統繼承將以“立賢”為原則。依照這一原則;齊王楊喃有機會“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