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3 / 4)

小說:戰隋 作者:知恩報恩

謀取最大的利益。但這顯然是與一群老虎“謀皮”;危險太大了

“明公是否決定斷絕通濟渠?”蕭逸試探著問了一句。

“某為何要斷絕通濟渠?”李風雲看了他一眼;似乎對他的想法頗感驚訝;“通濟渠斷絕了;船舶不走了;某如何擄掠物資?既然擄掠不到物資;某還留在通濟渠於什麼?”

蕭逸驚訝了;“明公要繼續保持通濟渠的暢通?”

“當然;某為何要遂齊王心願?齊王希望某斷絕通濟渠;但如此一來;通濟渠一線的地方官府和鷹揚府;還有河南大大小小的地方勢力;都要承擔東征不利的罪責;都要面臨皇帝和中樞的懲罰;他們走投無路不得不上齊王的船;與齊王一起對付某;所以某絕無可能行此下策?某既然要留在通濟渠;要擊敗齊王楊喃;就必須確保通濟渠的暢通;以此來維持與通濟渠一線各種勢力之間的默契。只要這種默契始終存在;大家各取其利;某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就能找到機會擊敗齊王。”

蕭逸搖搖頭;認為李風雲太樂觀了。如果東征戰局如李風雲所預測的那樣陷入困境;戰爭要延續到第二年;那麼東都的保守力量必定大舉反攻;以國內危機、財賦不足諸多不利因素來要挾皇帝和改革派;卡東征的脖子;這樣明年東征即便取勝;皇帝和改革派在政治上也是一敗塗地。由此推測;就算李風雲不斷絕通濟渠;齊王楊喃也會斷絕;再退一步說;就算齊王楊喃不斷絕通濟渠;齊王楊喃的政敵們也要斷絕;以此來危害東征和嫁禍齊王;挑起父子相殘;加重國內危機。

“你不斷絕;不代表你的敵人不斷絕。”蕭逸不得不提醒李風雲。

“東征是對外戰爭;是討伐外虜;是大義之舉。”李風雲正色說道;“斷絕通濟渠違背了大義;必將成為眾矢之的;為千夫所指;一旦東征失敗;更是千古罪人;遺臭萬年;所以擄掠通濟渠可以;斷絕通濟渠卻是萬萬不能。”

蕭逸忍不住就想罵人;見過無恥的;沒見過如此無恥的;但李的對;無可指責。

實際上李風雲還不算最無恥的;諸如齊王楊喃等東都眾多權貴都想斷絕通濟渠來危害東征;打擊皇帝和改革派;不過他們顧忌名聲;不敢出手;而是逼著李風雲出手;但李風雲把其中利害關係看得一清二楚;就是不斷絕。與李風雲抱著同樣心思的還有河北義軍首領們;清河的張金稱;高雞泊的高士達、竇建德;平原的郝孝德、劉黑闥;豆子崗的劉霸道、孫宣雅等人;都活躍在貫通河北的永濟渠兩岸;但他們也是擄掠;始終保持著永濟渠的暢通;誰都不敢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與“大義”為敵。

然而;通濟渠戰場上;劍拔弩張;陰謀詭計層出不窮;防不勝防。蕭逸雖然認同李風雲的說法;但現實很殘酷;有些事不論是不是你做的;最後背“黑鍋”的一定是你。

“明公;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今齊王已經出關;如果他蓄意嫁禍於你;如何應對?”

李風雲微微一笑;“不要著急;先聽聽蒲山公的高見。”

齊王分兵的訊息;李密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接到密報;但他的對策必須建立在東都政局上;必須符合他所在的政治集團的利益;所以他還需要等待更高層的意見。

齊王出關;陳兵於通濟渠東岸;北連浚儀;南接陳留;劍指小黃。

李風雲緊急調整部署;虎賁、驃騎、風雲、瓦崗四軍列陣於汴水東岸;隔睢水與官軍對峙。左路四個軍退守外黃;右路四個軍退守考城;孟海公和呂明星則率中路五個軍退守濟陰、周橋一線;擺出了一副隨時撤回齊魯的架勢。

義軍聯盟的這一部署在官軍的意料之中;只是義軍後撤速度太快了;就在韋雲起和韋保巒率軍收復濟陽的同時;呂明星所率的聯盟第一和第二軍就進駐了濟陰和定陶;確保了義軍的退路;破壞了官軍收復濟、菏水道並將義軍包圍在通濟渠戰場上的計策。韋雲起大為惱怒;現在他的確有實力擊敗義軍;收復濟陰;但如此一來他的攻擊意圖就暴露了;義軍必然急速後撤返回魯西南;那接下來怎麼辦?齊王一個人在通濟渠戰場上唱獨角戲?

韋雲起攻克冤句城後;不得不停了下來;與義軍對峙。

齊王派出了招撫使者;先禮後兵;行緩兵之計。

李風雲將計就計;一方面與招撫使談判;虛與委蛇;一方面繼續劫掠通濟渠;同時告之留守蒙山的陳瑞和韓曜;密切關注魯郡段文操和彭城崔德本的動靜;確保大軍後路之安全。

只要東萊水師一日沒有出海遠征;魯東和徐州的官軍為確保沿海運輸通道的安全;就不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