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絕境;極有可能被政敵徹底摧毀;當前唯有借剿賊之名一走了之;先行脫離危險;再徐圖後計。
韋福嗣馬上趕赴聯盟總營面見李風雲。
。。。
第兩百四十七章 口若懸河
隨著酷暑漸去;聯盟氣氛愈發緊張;總府官員和諸軍統帥們知道大戰即將來臨;而基層軍官和士兵們也察覺到了戰局的詭異;官軍明明佔據優勢;卻遲遲不攻;其中必定醞釀著更大風暴。
將士們的焦灼不安影響到了諸軍統帥們的心理;他們紛紛進言李風雲;有的獻計提前撤退;有的建議攻敵不備;總之怯戰情緒普遍嚴重;聯盟諸軍並無一決死戰的勇氣和信心。
李風雲看似平靜;實則忐忑。他並不畏懼齊王;有李密及其背後勢力的幫助;他有把握擊敗齊王;雖然聯盟要為此付出慘重代價;但這個代價完全值得;聯盟唯有經過戰火的錘鍊才能快速成長;聯盟唯有經歷一次次生死考驗才能凝聚為一個牢固團體。然而;聯盟的成長並不能改變歷史前進的軌跡;最起碼現階段李風雲看不到聯盟有改變歷史的可能;但他渴望改變歷史;這是他的神聖理想;哪怕有一絲希望他也不想錯過;而現階段齊王就是他能看到的唯一一絲改變歷史的希望;所以他祈盼韋福嗣能再次出現;能帶給他一絲實現夢想的希望。
在他的期待中;韋福嗣再次出現。
兩人的第二次密談以討論段文振遺策開始;然後推演遠征軍千里奔襲平壤後;東征戰局可能出現的諸般變化。
李風雲的結論是;平壤一戰必敗。如果來護兒的水師提前攻擊平壤失利;導致水陸夾擊之策失敗;則此仗可能是大敗;如果遠征軍陸路大軍大意輕敵;未能保護好自己的退路;則有全軍覆沒之危。
韋福嗣本來對平壤一戰還比較樂觀。遠征軍水陸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