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曜等聯盟高層第一時間接到了幽州軍離開湯陰城南下而去的訊息。
李子雄毫不猶豫;當即提出建議;火速北上;郝孝德、劉黑闥率軍先行;聯盟大總管府和輜重營居中;王薄和霍小漢率軍殿後跟進。
陳瑞、韓曜非常果斷;馬上以大總管府的名義下達北上命令;並請太行豪帥王仁德相機於湯陰、安陽一線活動;以吸引官府注意力;同時請另一位太行豪帥楊公卿於滏陽、邯鄲一線活動;以酎合聯盟大軍急速北上。
。。。
。。。
第五百二十四章 悲觀的救火員
六月二十八;遼東戰場。
遠征選鋒軍主帥楊義臣率軍撤至遼東大本營;與留守大本營的左武衛大將軍李景會合。
李景奉旨下令;東征結束;遠征軍全部撤過遼水;返回國內。
同日;右候衛將軍屈突通乘傳車抵達涿郡首府薊城;拜會涿郡留守段達;打探東都方面的最新訊息。
段達掌握的還是六月二十前後的訊息;其中大部分訊息來自崔弘升和陳稜;小部分訊息來自東都。綜合各種訊息來看;東都局勢非常惡劣;首當其衝的是大運河中斷了;這直接導致二次東征半途而廢;其次就是齊王搶在各路援軍的前面進入了黎陽戰場;而齊王不論是否進京;只要黎陽控制在他的手上;大運河短期內恐怕都難以暢通;再次就是楊玄感包圍了東都;提前撤至河陽的行省暫時代理國事;維持中央日常運轉;然而因為兩京並存的特殊政治環境;行省指揮不了西京;西京即便做出了支援東都的決策;但何時支援;出動多少軍隊支援;是不是不惜代價支援;均無法確定。
屈突通聽完段達的講述後;心情異常沉重;久久不語。
屈突通的祖上是遼東奚族人;依附鮮卑慕容氏而進入中土;漢化後以屈突為姓。屈突氏雖不能與八姓勳貴相比;但亦是累世簪纓;虜姓世家。屈突通少時從軍;常年宿衛禁中;深得先帝的信任;而其“發跡”卻是從聖主登基開始;因為在激烈的皇統大戰中義無反顧的支援聖主;就此贏得了聖主的信任;在衛府中“青雲直上”;直接出任正四品的備身郎將;領禁衛軍;侍衛於皇帝左右。第一次東征期間;他出任左候衛將軍;二次東征期間;出任右候衛將軍;雖不領禁軍宿衛;但依舊被聖主放在身邊;可見對其之倚重。關鍵時刻;屈突通果然派上了用場;聖主在獲悉東都兵變後;第一時間派屈突通回京平叛;不難看出對他的絕對信任。
然而;使命越大;責任也就越大;面對這場隨時都會失控的風暴;屈突通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這場風暴看上去是軍事政變;實際上它是一場政治風暴;要用政治手段去解決;而軍事手段只能起到輔助作用;無論兵力多寡;都決定不了這場風暴的走向。屈突通知道自己的“短板”;他的虜姓身份;二等貴族的地位;還有他的上位都是靠皇帝的賞識;由此導致他功勳不顯、威望不足、權勢有限;雖然一定程度上他也能代表皇帝的意志;狐假虎威一下;但在那些中樞大權貴、那些衛府大佬面前;他就底氣不足;原形畢露了。所以此去東都平叛;以屈突通的能力;最多也就起個“救急”作用;指望他解決問題;那是絕無可能。好在聖主也就是讓他去救急;先行“探探路”;真正派去解決問題的還是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只是這場風暴太大;大得讓屈突通連“救急”的信心都沒有。
段達看到屈突通愁眉苦臉的樣子;深表同情。他和屈突通的私人關係非常好;情同手足。兩人自小就熟悉;雖然一個出自西北世家;一個出自虜姓世家;但其他諸如年紀、家世、地位甚至連人生經歷都基本一致。兩人都在長安長大;進入仕途後起點都很高;都在禁中宿衛;都被先帝所喜歡;都隨著聖主登基後開始步入人生輝煌。當屈突通以備身郎將侍衛皇帝左右時;段達則以左翊衛將軍領禁衛軍;兩人始終扈從於皇帝身邊;形影不離;西征期間如此;第一次東征期間亦是如此;直到二次東征期間段達出任涿郡留守;負責為遠征軍中轉糧草輜重;兩人才短暫分開。
“從目前已知局勢來分析;越王若想守住東都;關鍵還在於西京是否及時支援;如果西京大軍未能及時支援;以致東都失陷;局勢失控;那問題就嚴重了。”段達率先打破沉默;有心幫助屈突通分析和推演一下當前形勢;給其進京增加一點信心;“不過某一直有個疑問;楊玄感為何舉兵之後沒有在皇統上做出選擇?是他與齊王達成了某種默契;還是與西京方面達成了約定?難道他想‘貨;賣兩家?如果他想‘貨;賣兩家;那他是賣給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