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要打東都;順政公(董純)就像公(李渾)一樣;別無選擇;唯有誓死追隨。”楊恭道連連搖頭;“武賁郎將費曜已率軍返回東都;此刻滎陽還有多少軍隊?事實很清楚;他們根本阻擋不了齊王的進攻。”
“某現在只能寄希望齊王止步於天塹防線;止步於通濟渠。”楊恭仁說道;“某相信齊王還沒有失去理智;亦相信公不會走上身死族滅的絕路;只要雙方誠心合作;還是有能力控制東都局勢向雙方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楊恭道本欲反駁;但想了想又算了。楊恭仁的說法還有是一定的道理;目前東都形勢還沒有惡化到不可挽救的地步;而聖主顯然也提前做好了防備;留有“後手”;楊恭仁之所以敢於在此刻“挺身而出”;必然有一定的把握;否則以他的性格;斷然不會賭上全部的身家性命行險一搏。
楊恭仁看到楊恭道接受了自己的安排;遂轉目望向楊續;“你也帶上某的書信;即刻趕赴弘農郡;說服蔡王(楊智積);不要再瞻前顧後優柔寡斷了;馬上徵召人力加固城防;扼守關隘;一旦東都出事;他可以不予支援;但必須守住本郡;否則大禍臨頭。”
楊續一口應承。
楊恭仁又望向楊師道;鄭重說道;“你即刻趕赴華陰;把某的書信送給族中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者;請諸房旁支在關鍵時刻務必看清形勢;做出正確選擇;千萬不要血脈相殘;做出親者痛、仇者快之恨事。”
楊師道拱手領命;然後問了一句;“阿兄;是否派人去西京?”
楊恭仁冷笑不語;眼裡難以遏制地湧出一絲殺氣。
。。。
第四百二十七章 蠢蠢欲動的齊王
六月初一;齊郡府歷城。
在過去的兩天內;齊王楊喃從多個秘密或者公開的渠道;密集地接到了來自東都、西京、河南河北、遼東行宮乃至東萊水師等各地的重要訊息;其中讓楊喃和韋福嗣等人非常吃驚的是;李風雲竟然攻陷了伊闕要隘;突破了固若金湯的京畿防線;這足以說明東都局勢波詭雲譎;充滿了陰謀;若對隱藏在黑暗中的秘密一無所知;還真的看不清眼前形勢;估猜不到未來走向。
從遼東行宮傳來的訊息證實了李風雲的預測;聖主秘密下詔拘捕左御衛將軍李子雄;罷免弘化留守元弘嗣;可見激進保守勢力的兵變陰謀已經暴露;黎陽楊玄感等兵變者迫於形勢之危急不得不提前動兵變;但讓楊喃、韋福嗣等人大為疑惑的是;聖主在攻擊遼東城受阻;導致遠征平壤的主力大軍不得不暫時止步於鴨綠水;整個東征程序因此受到嚴重影響的不利情況下;為何要突然對激進保守勢力“下手”;迫使他們不得不鋌而走險;不得不動兵變;甚至不得不提前動兵變?
兵變生後;二次東征必然中止;如此則二次東征功虧一簣;聖主和中樞將在政治上再遭沉重打擊;這顯然不符合聖主和中樞的利益訴求。依照之前的推演;就算聖主故意在東都給激進保守勢力挖了一個大“坑”;但聖主的目標應該是一箭雙鵰;是既要贏得二次東征的勝利;又要給激進保守勢力以毀滅性的打擊;而從這一目標出;聖主應該想方設法“穩住”國內的激進保守勢力;讓他們在遠征水6大軍雙雙殺到平壤城下勝利在望之際;再動兵變;如此聖主則能贏得完成一箭雙鵰之計所需要的空間和時間;然而眼前的現實卻是聖主提前對激進保守勢力“動手”了;提前引爆了這場兵變;這是為什麼?
是西北危機迅擴大;且有失控之危險;聖主和中樞不敢亦無力在國內外三條戰線上同時作戰;於是果斷決策;放棄二次東征;並把二次東征失利之罪責全部推給陰謀動兵變的激進保守勢力;從而挽救因二次東征失利所遭受的政治上的巨大損失。
抑或;是其他原因;比如行宮內部出現了問題;最高軍事機密被隱藏在中樞核心裡的激進保守勢力成員洩露了;出賣給了高句麗人;這一仗已經打不下去了;或者遠征軍內部出現了問題;比如一些持激進保守立場的衛府軍官們消極怠戰;甚至為了配合東都兵變;陰謀臨陣譁變;已經嚴重威脅到了聖主、中樞以及數十萬遠征將士的安全;迫不得已之下只有停止征伐。
楊喃與韋福嗣、董純、李善衡等人反覆商議推演;始終不敢下結論;因為到目前為止;雖然李風雲已經殺進京畿;在東都某些居心叵測者的“默契”配合下;加推動著東都局勢的惡化;但西京至今沒有對東都局勢做出任何表態;黎陽方面也還沒有馬上舉兵的明確跡象;遼東行宮方面也沒有進一步擴大對激進保守勢力的打擊;還有就是東萊水師;正在做渡海遠征的最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