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學。教學樓仍在,塗了一層輕柔的黃,城堡一般的拱門,迴廊連著宿舍,下雨天走在裡面也不會溼了鞋子;宿舍是羅馬風格的,一個小小的庭院,木製地板,一張一張的小床;教堂也仍在,窗子被爬山虎的藤蔓纏住了,整座樓都被覆蓋在藍綠紛披的藤蔓下——那是張愛玲喜愛的顏色。
一代又一代的“張迷”去朝聖。
——而這些,在她寫《心願》的時候,似乎也都早已預知,她預知自己會取得成功,榮耀母校,她甚至也預知到老年的自己會離開上海,只有在夢裡才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園小徑,尋找當年的梅林。
張愛玲,張愛玲,你的夢魂回來了嗎?當年的校園可在?當年的梅林可在?當年的鐘聲可在?當年的夢想可在?
你曾經說過:“要是我就捨不得中國——還沒離開家已經想家了。”
又說:“我不想出洋留學,住處我是喜歡上海。”
——這樣戀家的你,一旦離開,卻再也不肯回來,連遺骸也丟棄異鄉。是什麼使你傷碎了心?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1)
第三章
她不是白雪公主
1
我的靈魂遊蕩在時間的永巷裡,緊追著張愛玲的腳步,她穿一件錦繡長袍,踏著軟底繡花鞋,輕靈地走在前面,走在曲曲折折的樓廊間,彷彿引路,同我結一場鏡花水月的華麗緣。我想借一盞銀燈,將腳下的路照得清楚,然而只是一低頭,已經不見了她的蹤影,只有隱微的哭聲來自隔壁的老房子。
老房子是有記憶的。如果牆壁會說話,他們會絮絮不止成宵整夜地告訴我們曾經發生在這房子裡的每一樁瑣事。即便住在房裡的人都做了古,然而房子是不老的,它全都記得。
將手按在老房子的牆壁上,會感覺到溫度、面板的質感、甚至心跳——即使那牆壁是溼濡而冰冷的,也是一段抑鬱的往事。
一代代的人在這裡死去,一代代的人在這裡出生,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紅嫩的嘴唇,然而一年一年地磨下來,眼睛鈍了,人鈍了,那最後的一點氣息便被吸入老房子的牆壁裡去,怯生生的眼睛看著新的生命降臨,與那新的明亮的眼睛相對視。明亮的眼睛新嶄嶄的,可是什麼也看不見;老了鈍了的眼睛藏在牆壁裡,卻把一切都看得通透。
我的靈魂追著那幽咽委屈的哭泣聲飄進上海淮安路313號的老房子裡,看到年少的愛玲在哭泣。我心如刀絞,可是無能為力。一個靈魂,可以看,可以聽,可以想,可是不能做成任何一件事。
這是1937年。1937年的這房子已經成了監獄,房主人張廷重成了監獄長。
1937年對於整個中國都是一場大悲劇,對於上海尤其如此。“八一三”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日軍進攻閘北,國民黨部隊從上海連夜撤退,上海淪陷了,成為“孤島”。
蘇州河一帶炮聲徹夜不斷,住在老房子裡的人每天就好像睡在戰壕裡一樣。
然而這些對於張愛玲來說仍然不是最悲慘,最切膚相關的。她有她自己的悲劇。
這一年,張愛玲中學畢業了,她在校刊畢業生留言欄裡寫著:“什麼都可以‘忘了’,只別連我也‘忘了’。”結束了自己的中學時代。
——然而誰又會忘記她呢?她以她的奇採異文給整個華人世界都留下了那麼深刻雋美的印象,然而她自己,卻難得快樂。
母親黃逸梵為了女兒的學業特地回了一次國,建議她可以去國外留學。經年不見,母女的闊別重逢對於張愛玲來說,無異於過年一樣的大事。她那種喜氣洋洋不由自主地在眉梢眼角里流淌出來,即使自己不覺得,父親張廷重卻是察覺了,未免憤憤——這麼些年來,是他拿出錢來供她吃穿讀書的,怎麼這女兒不領情,仍只是向著她母親?
因此黃逸梵託人找他談關於張愛玲留學的事情時,他故意避而不見。於是只得由張愛玲自己來提。當她站在父親的煙榻前吃吃艾艾地說出學費的請求,他立即便發作起來,罵女兒崇洋媚外,聽外人的挑唆。
後母孫用蕃更是在一旁煽風點火地罵了出來:“你母親離了婚還要干涉你們家的事。既然放不下這裡,為什麼不回來?可惜遲了一步,回來只好做姨太太!”
這樣刻薄的聲氣,倒又不像明媒正娶大家千金的鳳姐了,倒有些像平丫頭扶了正——平兒也還體面些,應該是恃寵而驕的秋桐向尤二發威。
張愛玲在那唇槍舌劍前只有望風而逃。正好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