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4 / 4)

小說:國運 作者:丟丟

第五章:中國和世界的時差(6)

洪武中期,有一首流傳於江西的民謠,描述當時經濟發達、社會安定的景象:“山市晴,山鳥鳴,商旅行,農夫耕,老瓦盆中冽酒盈,呼囂墮突不聞聲”。

朱元璋去世後,明王朝政局經過幾年的動盪,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從侄子建文帝手中奪過帝位,成為明王朝開國的第三位皇帝。

朱棣執政共二十二年,作為明朝最具開拓性的皇帝,他上臺以後,勵精圖治,開拓進取。他建立內閣,肅清吏治;他鼓勵墾田養殖,發展經濟;他治理河槽、遷都北京;他六掃虜庭、五次親征;他開邊拓土、內和外交。僅永樂年間就有60多個國家的國王或使臣200餘次訪問中國。中國沿海居民前往南洋的人數也日益增多,不少人僑居海外。鄭和下西洋,擴大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和平交往,發展了與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明朝也成為當時世界上非常富庶文明的國家。

明初七十年,國勢臻於全盛,在亞洲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大影響。是繼西漢文景、漢武之治和唐代貞觀之治、開元之治之後的又一個盛世。

公元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死在北征途中。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仁宗。十個月後,仁宗去世,太子朱瞻基繼位,改元宣德。仁、宣二帝在位共十二年,他們對明太祖制定、明成祖加以拓展的基業基本上採取了守成之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減免賦稅、恤貧賑災、墾荒屯田、興修水利,推動了整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明初七十年,國勢臻於全盛,在亞洲乃至世界上都具有重大影響。是繼西漢文景、漢武之治和唐代貞觀之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