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關於這一內容的文章,這在國際新聞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同時,這次成功的報道也鼓舞了《中國日報》年輕的採編隊伍計程車氣。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日報》——與改革同脈相連(2)
年輕的《中國日報》還努力透過撰寫文章揭露問題來幫助推進改革開放,促進招商引資。
1982年年末,一位《中國日報》的記者聽說有一名外國商人抱怨,說他在北京打電話給住在另外一家酒店的朋友所用的時間比他叫計程車到那家酒店所用的時間還要長。這位記者立即就這一問題採訪了北京電信局的有關領導,並在第二天的《中國日報》上刊登了他的專訪文章。此報道一經發出,立即引起了商界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注意和重視。不久,政府便立項改進了北京的電話裝置和服務系統。
自誕生之日起,《中國日報》的每一個進步都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緊密相連。《中國日報》的發展路途並不平坦,也經歷了起伏和波折。時光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日報》終於迎來了亞運會在北京召開的良機。作為亞運會總體建設佈局的一部分,《中國日報》社在亞運村附近建了自己的新辦公樓,並於1990年搬出人民日報社大院,搬入了自己的新辦公大樓。《中國日報》在1981年僅是一張8個版的報紙,1995年擴為12版,2004年擴為16版。90年代初,它開始擴招年輕人充實到它的採編隊伍中,併為進一步的發展增加了商業特刊。
進入90年代後,隨著中國努力申辦奧運會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日報》的發展也開始提速。
為了配合香港迴歸祖國,《中國日報》自1997年開始出版16個版面的《中國日報》香港版(當時《中國日報》只有12個版),其內容包括國內外新聞報道和香港本地新聞。自從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日報》大量充實其經濟新聞報道,並著力擴大了《中國商業週刊》的版面和報道範圍。可以說目前24版的《中國日報》是現今中國最具權威性的、受中共中央直接領導的國家級英文日報。
然而挑戰無處不在。中國的傳統媒體目前正面臨著數字媒體的挑戰。一份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在35歲以下的中國居民中,過去習慣讀報紙的人群裡已有10%現在主要從網際網路獲得新聞。此外,還有來自###的挑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