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a集團簽訂了價值高達80億歐元的合同。根據合同,Areva集團將會為廣東的台山核電站提供兩臺170萬千瓦的第三代壓水堆。據有關人士透露,工程將於2009年秋季開始建設,預計2014年投入執行。
宛志弘/文
《中國日報》——與改革同脈相連(1)
1976年,文革的十年浩劫已給這個國家帶來了空前的社會混亂,而唐山大地震又讓國家和人民遭受了慘重的損失。那時,有誰能想象中國有一天會成為世界上第四大經濟強國呢?
然而今天,中國實現了這一目標。自1978年起,在以鄧小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大膽地實施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為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鋪平了道路。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發生八級地震,它比32年前的唐山地震更具破壞性。然而在以###同志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13億人民齊心協力抗震救災。毫無疑問,他們已克服困難,並迎來了一屆空前成功的北京奧運會,同時國民經濟也會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
四川大地震後,國內外各媒體記者從四川抗震救災第一線不斷地發回最新訊息,用全方位的密集報道回應國際社會對這次地震遇難者情況的關心。正是這些戰鬥在抗震救災第一線的記者們在第一時間架起了一條連線地震災區和世界各地的資訊通道,讓世界上所有關心這次災難的人們及時瞭解情況並獻出他們的大愛。
作為中國最權威的全國性英文日報,《中國日報》不遺餘力地從汶川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就開始向世界各地報道地震的發展和災民的最新情況。在地震發生後不久,《中國日報》立即派遣大量文字和攝影記者趕赴地震災區進行採訪報道。
誕生記
70年代末,隨著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急需一個資訊平臺來實現與外國的良好溝通,特別是與那些母語是英語的國家、商業合作伙伴及新朋友的溝通。肩負著這一歷史使命,《中國日報》在1981年6月應運而生。可以說《中國日報》的出世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春風,同時《中國日報》也推動和促進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
《中國日報》的發展是與黨和政府強有力的支援分不開的。最初,一些經驗豐富的新聞工作者被組織到一起,為籌備新中國第一張英文報紙開始工作。這一訊息很快被傳到了外界,並立即得到了來自國內外媒體的積極響應和支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來自英國的湯姆森基金會的幫助。作為一家從事國際報業發展的非政府組織,湯姆森基金會派專家對那些新被《中國日報》僱用、懂得英文但不懂新聞的年輕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這種培訓時間雖然不長,但卻培養出了報社的首批新聞專業人才。他們中的大多數後來都成為了《中國日報》採編隊伍中的骨幹。
在外國專家的幫助下,經過幾十名工作人員幾個月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中國日報》終於在1981年6月1日正式出版。它是改革開放初期國際合作的成功典範。它的誕生是為了使中國更好地對外宣傳國家改革的成就和對外開放的政策。從正式出版的第一天起,《中國日報》就已成為國內平面媒體改革開放的先鋒,特別是在刊登商業廣告領域,它打破了多年來桎梏官方出版物的枷鎖。經中央特許,這家英文報紙可以用四分之一的版面刊登商業廣告。那時,《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國家級報紙是不允許這樣做的。
當時,《中國日報》上刊登的大幅新聞圖片也為國內同行們樹立了榜樣,後來廣泛被國內平面媒體效仿,活躍了國內報紙版面,令人耳目一新。
正如人民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的一位教授所說,新聞媒體的存在和新聞媒體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傳遞百姓的聲音和滿足百姓對新聞的需求。他們的使命是為廣大民眾說話。
內容是王
由於人手不足、資訊渠道有限,《中國日報》在最初試版時期只有4個版面。儘管如此,報社小而精幹的採編隊伍及時把握住改革開放帶來的大好時機,努力在有限的版面上編寫內容豐富多彩的文章,較好地報道了國家在改革開放程序中的成就和發展。
他們的努力工作很快得到了回報。《中國日報》出版後不久便成為被國內其他新聞媒體及一些國外媒體轉載最多的報紙。
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日報》曾刊發了鄧小平關於廢除黨的領導幹部終身制的決定。那天,《中國日報》與黨的刊物《紅旗雜誌》分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