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青在京師的時候設法見了趙王朱高燧好幾次,此時見朱高煦發怒,他連忙靠近了些,低聲說道:“趙王孤身在京,常山護衛因為之前的事情被嚴加監視,心腹部屬幾乎都凋零殆盡,這也是虛與委蛇。只不過他先頭已經答應,倘若殿下您率軍進京,他願為內應。”
“哼,他不過是指望本藩和那個胖子拼個你死我活,他好坐收漁翁之利罷了,這世上的事情哪有那麼便宜!”朱高煦對枚青所說的話卻不屑一顧,罵了好一陣之後,他才轉頭看著自己這幾個心腹將領,“遺詔上頭說喪禮一如太祖高皇帝舊制,不外乎就是不讓藩王進京,尤其是不讓本藩這個漢王進京,你們說怎麼辦?”
儘管這種事更應該和謀士商量,但朱高煦對於漢王府從長史以下的各個屬官都信不過,因此寧可問這些五大三粗的武官。他這話一出,這些武人們就七嘴八舌地開口了。
“自然是應該仿效先帝,直接趕赴京師,撇開君臣不提,殿下畢竟是先帝的嫡親兒子!”
“就是,當初朱允文把皇上擋在外頭,可是讓不少勳貴武將都離了心!”
“先帝起兵靖難的時候,每一場硬仗都是殿下您跟隨,勳貴們誰不知道!只要殿下您眼下到了京師城下,他們嘴上不說,心裡至少就會有個選擇了!”
雖說此時此刻鬧哄哄的,但眾人的意思卻已經很分明,就連枚青也認為朱高煦這一趟不但要去,而且還要盛陳兵員隨行。這自然是正好符合朱高煦的意思,當下他便擺手止住了眾人的討論,開始一個個分派任務。就當屋子裡意氣激昂的時候,外頭忽然傳來了一陣輕輕叩門聲,緊跟著又是一個誠惶誠恐的尖細嗓門。
“殿下,京師又派人來了。”
聞聽京城又派了人過來,朱高煦立刻站起身來:“你們就隨本藩一同見一見,看看這一回他又有什麼話說!來人,盛陳王府儀仗,本藩在萱仁堂相見!”
自打朱棣駕崩的訊息傳來之後,朱高煦便下令王府上下皆服斬衰,自己卻是在斬衰孝服下頭穿了甲冑,內中深意心腹們自然人人知道,於是都仿效了此舉。此時此刻,眾人齊聚萱仁堂上,見外頭兩列猶如樁子一般筆直的甲士一直排到了後園正門,他們也不禁站得更直了些。想當初,那些靖難勳貴有的是百戶千戶之類的小軍官,有的甚至只是一介小卒,如今備位公侯人稱勳貴,全都是一步登天,只要他們輔佐朱高煦功成,也一樣能夠世代榮華!
戈氅、戟氅、吾杖、儀刀、斑劍……往日只用於出入的親王儀仗這會兒卻沿漢王府中庭大道擺開,恰是威嚴肅穆,再加上路兩旁甲冑外罩著素服的數百名王府護衛,一股殺伐之氣更是迎面撲來。只不過,張越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這兒,更不是從前初出茅廬的小進士,對此卻是沒什麼反應,一路走一路在心裡思量臨走前和諸多人等見面的情景。
先頭張輔讓他有個預備,他就已經做好了離開兵部的準備——他自是不想在這個時候離開職方司,畢竟諜探的事情才剛剛開始,但既然胡七等人都安排進去了,調進職方司當員外郎的又是他在武庫司的同僚崔範之,他也不得不放手。只是,即便他知道來日方長,卻萬萬沒想到會被遷調禮部,又被支使到了樂安來。
一踏入萱仁堂,張越就立刻拋開了那些雜七雜八的思量。此時此刻,他能夠清楚地感覺到投注在身上的犀利目光。他得罪趙王朱高燧都在明處,得罪漢王朱高煦卻都在暗處——倘若不算上半死不活的朱瞻圻,不算上先頭清剿白蓮教——這會兒那位親王看過來的目光倒不像刀子那般剜人。只不過,要是他稍有錯處,大明朝對皇親的縱容是有名的,即便他是欽使,到時候受了什麼罪可沒地找人說理,也沒有人會和他說理。
朱高煦之前只想著來人不是中官就是隨便哪個禮部官員,因此也沒顧得上問來者是誰,這會兒認出張越,他不禁眉頭一皺,隨即便傲慢地揚起了頭:“想不到這回竟是派了你來!有什麼宣示,你直截了當地說吧,哪怕本藩不想接,看在張輔的份上也不會為難你!”
張越實在不知道早年建文帝派人給還是燕王的朱棣傳旨時是怎樣的情景,他只知道,倘若眼下這一幕傳揚出去,他回去之後,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老大人們恐怕會把他噴死。因此,他悄悄地深深吸了一口氣,旋即便一板一眼地說道:“既如此,下官也不用宣書,眼下便向殿下告退就是!下官自會稟告皇上,殿下不願前往京城行祭禮……”
驕橫慣了的朱高煦聽到張越頭一句話,不禁大怒,可聽到那緊跟著的半截,他立刻把那些惱怒勁頭全都丟開了,一下子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