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部分(3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得商人們,一斤鹽可以賣到三百文,一引鹽四百斤也就是十二萬文錢,若是買米至少可買百多石,利潤極其豐厚,但再高的利潤也抗不住數十年排隊苦苦等候輪支,誰不願意出高價買現貨?

原本納糧的倉鈔不能轉讓,因此鹽商只能守支到底,如今既然定下了寄名轉讓的制度,不少暫時交不出五百石糧的商人也都在德慶樓外頭等著訊息。這官府限定的日期是明年二月前必須完糧,若是裡頭的價高了有人報了卻吃不下來,他們豈不是能夠合夥分一杯羹?於是,那底樓大堂前緊閉的兩扇黑漆大門才開了一條縫,一夥人就蜂擁而上圍攏了去。

見人人都嚷嚷著問底價是多少,那個出來張貼榜文的書吏頓時後退了一步,緊跟著才輕咳了一聲,神氣活現地挺起了胸膛:“都聽好了,這次的最高價是三石五斗,最低價是兩石七鬥!”

儘管人群中吵吵鬧鬧,但這個大嗓門的聲音大夥兒卻聽見了。縱使有沒聽清楚的,旁邊人無不在重複著那兩個驚人的數字,一時間,整條大街都彷彿炸開了鍋似的,三五十個不得其門而入的商人有的驚歎,有的拍巴掌,有的搖頭嘆氣,有的咬牙切齒,對面幾個剛剛供人歇腳的小茶館幾乎都空了,人們彷彿只有站在寒風裡頭才能讓灼熱的腦袋清醒下來。

德慶樓斜對面的一間廉價小茶館中還有那麼三四位客人,只是那人聲鼎沸的場景也影響到了這個僻靜的地方,就連夥計也在門口探頭探腦瞧熱鬧。于謙坐在靠櫃檯的一桌,這時候拿起茶盅一口喝乾了已經淡而無味的茶水,臉上卻露出了躊躇之色。這時候,旁邊一桌兩位客人的議論聲也隱隱約約傳了過來。

“那位小張大人還真是好本事,翻手為雲覆手雨,這次籌糧恐怕得是上次的三倍左右!”

“原本是京衛還要開中繼續籌軍糧,這次恐怕是用不上了。其實看皇上的架勢就該明白的,開中一次六萬引淮鹽就已經是大手筆,一下子又加了六萬引……嘖嘖,這不是明擺著讓小張大人把事情做到底麼?那幫商人還真像是見了肉的惡狼,要是齊心些,價格怎麼可能會抬的那麼高?”

“商人重利,怎麼可能齊心?你聽說了麼,北邊韃靼聽說正在起內訌,不少部酋之類的頭頭都對阿魯臺抗拒我大明天朝心存不滿,所以打發了特使向我朝示好呢!要我說,指不定不用皇上親自出徵,韃子就不攻自破了!”

“這事情我也聽說了,據說人如今不在總兵府,而是在小張大人那裡……”

聽到這裡,于謙頓時更是眉頭緊鎖,撂下幾文茶錢在桌子上,旋即站起身出門。他在茶館門口略一駐足,瞧了瞧那邊人頭攢動的情形,繼而就在心裡深深嘆了一口氣。這一次加上前一次,張越已經籌集到了約摸十五萬石的軍糧,按照之前兩次北征的消耗來看,差不多夠大軍使用一個月,大大減輕了從南邊轉運的負擔。問題是,這鹽價水漲船高可會牽累百姓?

儘管如今人尚住在客棧,但于謙是試御史,自然也去見過都察院派駐宣大的巡按御史,所以他這訊息即便算不上十分靈通,卻也不至於閉塞。此時此刻,他更感疑惑的是,倘若是韃靼部酋派了特使過來,自當第一時間立刻上報朝廷,怎麼會是民間先有了傳聞?

帶著這疑惑,他便安步當車地走回了自己投宿的客棧。剛剛拐進那條小巷,他就注意到那座不起眼的小客棧門口赫然站著好些騎馬人,不禁心中詫異。等他快到的時候,卻只聽一聲叱喝,那些人卻都轉向了他,旋即竟是圍了上來。

要不是有人提醒,陸豐壓根就忘了當初除了他和張越,還有一個于謙也跟著來到了宣府。此時此刻傲慢地端詳著面前這個年輕人,他忽然挑了挑眉:“於御史不是在開平麼,什麼時候悄悄回到了宣府?你先前已經建了功,這次回來也好歹得和咱家和小張大人打個招呼,怎麼也算有緣不是?還是說,於御史這回乾脆是盯上了咱們,所以打算暗中監查?”

來宣府的一路上,于謙和同行的陸豐統共也只說過不到十句話,這會兒對方咄咄逼人地質問上來,他不禁皺了皺眉,旋即才拱手道:“回稟陸公公,開平糧儲已經檢視完畢,下官奉劉總憲之命暫時留在宣府協助柳巡按,至於監查二字,下官作為試御史,原本就是本分,談不上什麼暗中。宣府官員若有不法事,下官自當一應奏聞!”

陸豐原還不當一回事,此時聽於謙竟然如此說,不禁勃然色變,忍不住狠狠捏著手中馬鞭的柄,旋即便冷笑了起來:“好,好,果然是今年剛剛中了進士,年輕氣盛得很!但是你別忘了,都察院確實管著監察百官,可你還不是正式的御史,而且要說監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