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2 / 4)

小說:朱門風流 作者:知恩報恩

,“既然你來了,今晚就留著喝一杯酒再走。如今已經過了最要緊的時候,大家也該松乏一下!”

孫翰自然是答應得爽快:“你都開口留人,我怎能不依?”

三人笑語了一陣,張赳就親自下去囑咐安排,張越又打發走了旁邊伺候的小廝,因對孫翰問道:“這次你訊息倒是靈通,是從都督府還是從兵部得來的?”

“訊息倒是尋常,我今兒個下午去了一趟中軍都督府,是英國公讓我捎回來的信。只不過,得知此事其實是在早上……”孫翰見張越眉頭一挑,隨即壓低了聲音說,“我聽說房陵今天在家,一大早就把人堵在了門口,鬧了好一陣。結果正拉扯的時候,他趁人不注意在我耳邊低聲嘀咕了這麼一句,還罵我只聽你的。這小子一副錦衣衛做派,神神鬼鬼的!”

見張越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他只覺恨得牙癢癢的,當即又輕輕哼了一聲:“這回我要和你搭伴了,英國公可是告訴我,我也被打發到南京了。南京羽林前衛千戶,真是閒之又閒!”

“那可是正好,我正愁南京熟人太少。”張越笑呵呵地在孫翰肩膀上一拍,隨即輕聲說,“只不過,你得有個準備,那裡未必就是真的悠閒。目光長遠一些,咱們會回來的。”

第十四卷 定乾坤 第013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

內閣直房在皇宮右順門以東的南牆邊上,相比宮中那些重簷廡殿,這裡不過是緊貼著宮牆的兩個小院子,幾間清水脊大瓦房,看著很不起眼。永樂年間,這裡雖說重要,卻不過是以備皇帝諮議,兼誥敕事,說白了就是一個秘書班子。然而,眼下的這裡卻相當於大半個中樞,隱隱已經有和六部衙門抗衡之勢。論聖眷,幾個閣臣幾乎都不在蹇義夏原吉之下。

自從朱棣駕崩,閣臣們便是分兩班輪流在直房直宿。不論奏摺所報事情大小,都由他們擬出票籤夾在其中送進去,連月以來駁回的很少。越是如此,眾人越是感到責任重大,無不是謹慎小心。於是,就連最年富力強的楊榮也熬得兩眼通紅,更不用提原本就身體不好的金幼孜黃淮了。見此情形,老成持重的楊士奇向上陳情,朱高熾就準了每十日一輪休。

朱棣選詞臣入直文淵閣之初,從未專設一人為首輔,但寵信上頭素有高低。最初解縉以詞采機敏為眾人冠,之後卻因為涉足立儲之事惹惱了皇帝,被紀綱活活凍死在雪地上;之後則是胡廣隱隱為諸人之首,歷遷文淵閣大學士掌翰林院事;胡廣死後,寵眷則要數楊榮。然而,朱高熾即位對閣臣幾加封賞之後,一直兼任東宮官,幾度輔佐太子留守的楊士奇卻是奠定了閣僚第一人的地位。對於這個局面,其餘閣臣縱使有思量,也都各自擱在心裡。

這天黃淮因病告假,該輪休的楊士奇原本要留下頂一頂,誰料內宮卻有一個太監匆匆過來,笑容可掬地說今兒個楊士奇休假,皇帝特賜了一些物事給楊士奇。見此情形,楊榮便笑說如今這裡還有三個人,足夠了,三言兩語把楊士奇打發了回去。待金幼孜被皇帝召去了乾清宮,他就彷彿不經意地看了看杜楨。

“宜山,這些天宗豫和幼孜一個接一個的病,你和士奇輪流頂著,竟是連家都沒怎麼回過。萬世節暫且不提,如今瓦剌斷然不敢害了我大明使節,但你那個得意門生兼女婿應該今天就要啟程去江南了,你就是不去送,也得捎帶兩句話過去,你就那麼放心?”

正在伏案疾書的杜楨聽到這話,卻是頭也不抬,手下亦是不停,淡淡地說道:“他又不是小孩子,如今也是二十出頭的人了,什麼事都經歷過,用不著我提點。兒孫自有兒孫福,他那性子經得起磨折,去的又是江南繁華之地,我沒什麼好擔心的。”

“你這個恩師倒是豁達!”楊榮沒好氣地搖了搖頭,這才坐下身來,隨手翻開一份奏摺看了幾眼,他又說道,“因為夏原吉開了口,罷市舶司的事情暫時就擱了下來,只不過我看皇上常常說要申祖制,彷彿不願意開這個口子,恐怕那日子就在旬日之內。大寧開平的事情則是五軍都督府都贊成,這些天都沒再提起。平心而論,以市舶司的收入來填補用兵的虧空,這還遠遠不夠。”

“所以用兵要一發中的,動輒幾十萬人勞師遠征,就得有相應的成果。”杜楨抬起頭,揉了揉痠痛的手腕,神情鄭重地說,“市舶司重在長效,幾十年之後重現宋時的盛景,自然就能看到好處了。至於邊地則是重在屯田,只要屯田能夠長長久久,邊地駐軍不但不耗費國庫,反而能夠養兵養軍,保邊防無虞。”

說到兵事,楊榮立刻來了勁,當下便撂下手中拿著的奏摺,拿著另一份摺子走到杜楨旁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