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分人的固步自封和對外地人的蔑視,也是擴大的自戀在作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極端的民族主義導致的戰爭,個體的自戀以擴大了的民族自戀表現出來,對整個人類犯下了滔天罪行。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對自戀的分析是一個必須的程式。以下是一個例子。一位女性來訪者在第十次治療開始時告訴我,她最近病了,今天剛輸完液就來了。我注意到她的手上還貼著沙布和膠布,用以防止針孔出血的。在談了一些其它事情後,我問:你一般輸完液後多長時間把止血膠布撕掉?她說:大約幾小時。我又問:如果僅僅只是為了止血,最多幾分鐘就夠了,你為何要貼那麼長時間?有沒有可能是因為你想透過這種方式來提醒自己:我現在病了,我很可憐,我需要自己多愛自己一些?她想了一會,說有這種可能。然後我便以此為契機,對她的與自戀有關的情感和行為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分析。當然這樣的好機會是不經常出現的,而一旦出現了,就應該牢牢地抓住它。(寫出這個例子徵得了來訪者本人的同意)。

病態的自戀是指自戀性人格,是人格障礙的型別之一。國際通用的《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三版把這種人格描述為自以為是的自我陶醉人格。其主要特徵是: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和從他人那裡獲得注意與羨慕的願望;一貫自我評價過高,自以為才華出眾、能力超群,常常不現實地誇大自己的成就,傾向於極端的自我專注;好做海闊天空的幻想,內容多是自我陶醉性的,如幻想自己成就輝煌,榮譽和享受接踵而來;權欲傾向明顯,期待他人給自己以特殊的偏愛和關心,不願相互承擔責任,很少意識到其剝奪性行為是自私的和專橫的;缺乏責任心,常用自負傲慢、妄自尊大、花顏巧語和推諉轉嫁等態度來為自己的不負責任辯解,漠視正確的自重和自尊;在人際交往方面,與他人缺乏感情交流,喜歡佔便宜;在面臨批評和挫折時,要麼表現出不屑一顧,要麼表現出劇烈的憤怒、羞辱或空虛;容易給人造成一種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的假象,事實上卻很在意別人的注意和稱讚;為謀取個人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只願享受,不想付出。等等。

自戀是人性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每個人都多少有一點。但符合以上自戀性人格診斷標準的,則只有極少數。從表面上看,自戀性人格障礙患者處處為自己的物質的和心理的利益考慮,而實際上,他的一切利益都因為自戀而受到了損害。因為:第一,自戀是一種對讚美成癮的症狀,為了獲得讚美,自戀者會不惜一切代價,比如有人甘冒生命危險而求得“天下誰人不識君” 的知名度,這就走向了自戀的反面自毀、自虐;第二,自戀是一種非理性的力量,自戀者本人無法自由地控制它,所以就永遠不可能獲得內心的寧靜,永遠都會象被無形的鞭子抽打著的牛一樣,只知道朝前奔走,而沒有一個可感可知的現實目標;第三,自戀者也會下意識地明白,總是從別人那裡獲得讚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會不自覺地限定自己的活動範圍,以迴避外界任何可能傷及自戀的因素;第四,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會因為他的自私表現而喪失他最看重的東西來自別人的讚美,這對他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並且可以使其進入追求讚美失敗更強烈地追求更大的失敗的惡性迴圈之中。自戀者易患抑鬱症,原因就在這裡。

自戀有時會以不可理喻、甚至讓人難受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自戀者時常過分關心自己的健康,總是懷疑自己患了某種任何儀器都查不出來的病。即使在自己都認為這種懷疑是荒謬的情形下,也無法擺脫疑慮,成天惶惶不可終日。

關於自戀性人格障礙的成因,經典精神分析理論的解釋是這樣的:患者無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體上,該力量滯留在內部,便形成了自戀。現代客體關係理論認為,自戀性人格障礙者的特點是“以自我為客體”,通俗地說,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經歷中體驗過人際關係上的創傷,如與父母長期分離、父母關係不和或者父母對其態度過於粗暴或過於溺愛等等。有這樣一些經歷,使得患者覺得自己愛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應當的。

一位古希臘哲學家說,對自己的瞭解是最重要的知識。而瞭解自己是怎樣自戀的當然只是一般性自戀則是瞭解自己的最好的途徑之一。在大多數情形下,自戀是一個不易被自己查覺的一系列情感和行為模式。如果藉助心理醫生的幫助,瞭解自戀要變得容易得多。從這個意義上說,也許每個人都應該花一點時間看看心理醫生。

對於自戀人格患者,看心理醫生是唯一能使其走出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