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變得善而不是變得惡?如何才能避免個人的極端行為對他人和社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傷害?
我國已經實行了二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這一政策當然是正確的、英明的。但是,由此而產生的獨生子女問題卻對我們的教育工作、特別是心理輔導工作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在兩代甚至更多代的長輩們的溺愛之下,我們的為數不算少的“小皇帝們”或者“小女王們”實在是被寵壞了。他們太自我中心,情緒不穩定,表達情緒的方式有時也太極端,在與他人打交道時也不太知道退讓,所有這些,不僅會限制他們的能力的發展,從而直接影響到他們個人的幸福,而且還會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並非是危言聳聽,在心理醫院看門診的大、中、小學生越來越多,因為心理疾病休學位居大學生休學原因之首,犯罪者的低齡化,這一切都證明,現在是關注公眾的、尤其是孩子們的心理問題的時候了為了公共安全,為了社會穩定,歸根到底,為了子孫後代的安寧和幸福。
張君在被捕之後仍不改其惡魔本色,經常狂語驚人。但他也有軟弱的時候。他說的最軟的幾句話,是讓一位記者轉告給他的兒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