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麼、郵件裡寫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個女孩接受到了一個明白無誤的資訊,那就是在這令人恐懼和沮喪的時刻,有一個人關心她、愛護她。這就夠了。“我愛你”三個字,是女孩先說出來的,男孩聽了以後,淚水奪眶而出。我們可以想象,在疫情過去之後,有怎樣的美麗的重逢在等著他們。我們甚至還可以想象,幾十年以後,在兒孫繞膝之時回憶往事,他們會對惡魔般的“非典”有何種複雜的感情。如果說“非典”給我們帶來了黑暗,那愛就是黑暗中的光,有一些光芒,恰好要在黑暗中才分外地絢麗耀眼。

對很多家庭來說,“非典”也是一個“非常”的擾動。在生離死別的威脅之下,親情、溫情,就變得異常的珍貴起來。我的一位來訪者告訴我,他和他妻子結婚八年,感情已經趨於平淡。白天各上各的班,晚上在家除了吃飯和睡覺在一起,基本上沒有什麼交流。節假日也各自在自己的朋友圈子裡活動,很少一起做些什麼,即使帶孩子出去玩,也很少是一家三口同時出門的。雖然沒什麼爭吵,但夫妻關係跟一般的朋友關係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春節過後,他正在疫區出差,隨著“非典”的勢頭越來越大,他的妻子對他的牽掛便成幾何數級增加。先是不斷地打電話問情況,或者上網查資料,每多見到一個新發病例,就多了幾分的擔心。後來反覆囑咐他要小心,要吃好一點,少到人多的地方去,等等,不象是妻子對丈夫,倒象是母親對兒子似的。他回家的前幾天,她在電話裡的聲音都有些顫抖。回到武漢,她去車站接他,在站臺上一見面,就擁抱在一起,連孩子站在旁邊都不顧了。他說,那是結婚後最動情的一次,比戀愛的時候更有溫情。

這位來訪者最後總結性的話,給了我很多啟示。他說到,平常大家都太忙了,被身外之事牽著走,很少能夠停下來靜靜地想一想自己生活的質量,特別是情感生活的質量。我們的生活質量,是由很多東西決定的,除了物質的豐富之外,還要有很多的精神的東西。在所有的精神層面的東西中,親情又是最為重要的,沒有親情,很少人能夠活得下去;即便是能夠活下去,也不可能活得好。“非典”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審視自己的關係和情感,這種審視,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是不可能的。將來有一天,我們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不會想到自己還有多少銀行存款、曾經住過什麼房子或者吃過什麼東西,我們會想到,我們愛過誰和被誰所愛過,以及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都跨越過什麼樣的激流險灘。

這是一場必須要贏的戰爭,也是一場一定能夠贏的戰爭。我們所希望的,已經不僅僅是這場戰爭本身的勝利,而是全面的、徹底的勝利。上天會保佑我們的國家,也會保佑相互愛著的華夏兒女。

2003…5…4

個人品性、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人性是善還是惡,這個問題已經爭論了幾千年。性善論和性惡論者各自都有許多的證據,來證明他們所持的觀點。就象其它持續了很長時間的爭論一樣,人性善惡的爭論最後也呈現出一種折衷主義的特徵。也就是說,大多數人都不再簡單地認為人性是善的或者是惡的,而認為人性是中性的、亦即不善也不惡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即人性是“存在先於善惡”,意思是說,人性首先是一種存在,然後才有善惡之分;善和惡只不過是人的眾多屬性的一種而已。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假設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本質的內部天性,在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這些內部天性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這些內部天性是一種潛能,而不是最終的產品,它們是發展的、動態的和可變的。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主要是由心靈以外的因素決定的,如文化、家庭、環境、教育等。

以惡魔張君為首的團伙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殘忍地殺害了二十八個無辜百姓,他們的所作所為,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程度。對他們若談什麼“人之初、性本善”,既為時太晚,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們已經散失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

從精神病病理學上看,我們可以基本判定張君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這類患者在兒童時期就表現出異於常人,如經常逃學或外宿不歸,撒謊,偷竊,虐待動物,欺負弱小,故意破壞他人的或公共財產,打架鬥毆,流浪,反抗紀律與權威。成年後其本能慾望、情緒氣質、興趣是號和價值觀念方面也與常人不同,但沒有認知、判斷、推理等智慧方面的障礙,也沒有幻覺妄想,其共同的心理特徵是情緒的暴發性,行為的衝動性,對社會和他人很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