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了幾千年的、可以使我們永享快樂的靈丹妙藥。願所有的藥物研製者、使用藥物的治療師以及服用藥物的患者明白這一點。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也許可以為在心理治療中使用精神藥物作出以下幾條規定:

一、 在治療的早期就告訴患者,也許以後會跟他討論是否用藥的問題,以避免患者對用藥產生誤解;

二、 在討論用藥時應該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為什麼要用藥;為什麼恰好現在要用藥;患者願意或者能夠使用什麼價位的藥物;治療師推薦使用的藥物的藥名、作用機理(在其能夠理解的前提下)、可能有的副作用、用法、需要使用的時間的長短;

三、 解釋藥物治療的侷限性;讓患者理解藥物只能減輕或者消除症狀,不能消除引起症狀的內心衝突,或者用中醫的說法:藥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好看的txt電子書

四、 對藥物引起的心理依賴做出解釋;

五、 把藥物治療看成是心理治療的一部分,透過患者對藥物治療的態度理解治療關係的狀況;

六、 藥物治療的時間應該短於心理治療的時間,以便處理心理性戒斷反應,減少症狀復發的可能性。心理治療在精神科領域的應用及相關問題

很多年以前,一位在我們醫院工作的德國護士告訴我,如果你栽一缽花,如果你每天都對著花講幾分鐘話,那花就會開放得鮮豔一些。當時我想,那不過是一位不解世情的小女孩對浪漫和溫情的嚮往的投射而已:她需要,所以她認為花也需要。

也是很多年以前,在報紙上讀到,一些西方國家的農場主每天給奶牛聽幾個小時的輕音樂,奶牛就可以多產奶。讀完我笑了,想那些愚蠢的資本家應該到中國來進修一下,學學中國成語“對牛彈琴”是什麼意思。

很多年過去了,在對這個世界和對人性本身有了更多的瞭解以後,我發現不懂的和需要學習的恰恰是我自己。人的很多需要,特別是我的病人的很多需要,總是被我忽略;我躲在精神病症狀學診斷標準和精神藥物背後,幹著機器人和獸醫也能幹的事情,卻還自以為自己是真正的“人的醫生”。

我現在認為,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雖然二者有一些區別,但以下為行文方便,將二者統稱為心理治療)的基本原則,可以而且必須用在精神科的每一個角落,針對每一種精神科疾病的每一個發病階段。尤為重要的是,這些基本原則還應該用於調整和重建精神科領域內的醫患關係。不輔以心理治療的藥物治療是殘缺的治療,沒有經過心理治療培訓的精神科醫生,絕不是一個合格的精神科醫生。

以下我們看看心理治療在幾種疾病中的使用。

在網際網路上,用google搜尋“植物人+母愛”,得出575個結果。其中一大部分講述的是,母愛是如何使一個植物人康復的。“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意思是說草木本是無情的。一個人被現代醫學稱為植物人,那意思就是說他成了草木,成了一個“無情”、不懂情、或者不能對情作出回應的人,或者是一個不需要用情感(比如愛)來對待的人。但是,事實證明並非如此。一個在生理上處於植物狀態的病人,一樣也能夠感受到愛、關懷,當然也就能夠感受到相反的如恨、討厭、忽略等情感。在愛和關懷之下,有可能使一個植物人重新恢復許多能力,但如果是相反的情感,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上面的那些新聞提示我們,在治療象腦器質性這樣的疾病的時候,除了藥物和其他軀體醫學手段,關愛也是醫生可以使用的手段之一。從根本上來說,關愛應該是一切醫療手段的基礎。而所有心理治療共同的基本原則就是關愛。

再看一看英國著名精神分析師Sandler在他的《病人與分析師》一書中的兩段話:

羅斯菲爾德(Rosenfeld,1952,1969)指出,從紐伯克(Nunberg,1920)對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移情現象的觀察開始,越來越多的精神分析師對弗洛依德最初的觀點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移情確實可以在精神病人身上出現。值得提出來的是,Sullivan(1931),Federn(1943)和Rosen(1946)均屬於這些作者。

移情的概念可以合理地運用於精神病人與其治療師的相互關係方面。甚至最嚴重的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理智恢復後也顯示出在其患病期間與他人接觸的重要感覺痕跡。

如果說緊張型精神分裂症是“最嚴重的”精神疾病,這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