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能的影響因素有:在患者方面,如果病情太嚴重,如情緒極度抑鬱,反覆自殺,需要透過使用藥物迅速緩解症狀;患者自己強烈要求用藥,也可能促使治療師使用藥物。我們也可以從移情和阻抗的角度來考察患者方面的因素對是否使用藥物的影響。藥物是患者能夠感受到的治療師對他的總體關注的一部分。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也是他對治療師移情的一部分。如果患者對治療師是正性移情,他多半會把是否使用藥物的決定交給治療師來作出。藥物是需要吞到肚裡去的東西,它會在肚內溶化,變成患者身體的一部分,或者說會對患者的身體和精神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患者服用了某一個治療師給他開的藥,意味著他同意把自己變成治療師所希望的那個樣子。在童年的時候,我們都希望成為父親希望我們成為的那個樣子,或者乾脆成為父親那個樣子。在患者順從地服藥的時候,他在心中是把治療師當成了自己的父親。從阻抗的角度看,在精神分析治療中,一切可以使患者逃避探索自己內心世界所引起的痛苦的因素都可以稱之為阻抗。精神藥物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而不能消除引起症狀的內心衝突,所以患者輕易地同意使用藥物或者強烈要求使用藥物,都可能是不願意面對內心衝突的表現,也就是說是阻抗的表現。

在患者對治療師負性移情的時候,情況會變得比較複雜。一種情形是,他會覺得治療師讓他服藥是拒絕他的一種手段。他心裡想的是:你已經厭煩我了,不願意跟我談話了,你想透過幾顆藥就把我打發了。如果是在治療開始了若干次以後再用藥,他甚至會懷疑治療師不一開始就用藥的原因是想多賺幾次治療費。另一種情形是,患者會把用藥與治療師的心理治療水平的低下聯絡起來,也就是說,他會認為治療師是沒有能力透過談話治好他的病,所以才使用藥物。還有一種情形,患者對是否用藥過分無所謂,那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被動攻擊,他潛意識裡的意思是:你說怎樣就怎樣,我看你能把我怎樣,反正一切責任由你承擔。

在治療師方面,可能影響使用藥物的因素有:第一,治療師對自己心理治療能力的估計。在估計過低時,會傾向於使用藥物。第二,治療師的專業信念。如果他受生物學派的影響超過非生物學派,那他使用藥物的可能性要比較大一些。第三,從反移情角度來說,治療師對自己不喜歡的患者使用藥物的可能性要比對他喜歡的患者大得多,正像某些患者能夠感受到的,治療師是用藥物把患者拒之於千里之外。我們可以把這種情形稱為“報復性用藥”,這也可以是治療師“見諸行動”(acting out)的一種型別。

由於精神藥物種類繁多、價格上也有巨大差異,所以使用何種藥物也能夠反映治療關係中的問題。如果治療師習慣於給經濟狀況不太好的患者開很貴的藥,我們還可以勉強認為他心理治療的技術上有問題,因為他還不能夠整體地考慮患者的現實處境與他的疾病的關係;但若他這樣做是因為藥商所給的回扣的影響,那就不僅僅是專業水平的問題,而應該是醫學倫理學的問題了。如果沒有經濟因素的影響,如果一位治療師在大量療效好、副作用小的新藥物被生產出來之後,還喜歡用療效欠佳、副作用大的老藥,那他就需要從他自己的人格結構、自戀傾向和施虐傾向等幾方面作一番自我反省了。

使用藥物的權力,一向是醫生的特權之一,這本來無可非議。因為用藥事關健康甚至生死,當然必須是受過嚴格醫學專業訓練的人才具有用藥的權利。但是,在心理治療中,如果這種權力變成了醫學背景的治療師自以為優越於心理學或者其它背景的心理治療師的理由,或者變成了治療師在人格上高於患者的理由,那這一權力就會對治療關係產生極大的傷害。這一權力的濫用具體表現之一是在用藥的黑箱操作上,即治療師或有意、或無意地不讓患者知道他所服用的藥物的名稱、作用機理和可能有的副作用。我們可以將這類行為理解為治療師對患者的攻擊。

患者對藥物治療的理解和期望因人而異。有的很相信藥物,有的很反感藥物,還有的對是否用藥持無所謂的態度。但是,我曾經問過在我這裡做心理治療的幾乎所有患者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種藥物,你服了一粒以後心理問題就可以立即徹底解決,而且還可以讓你永遠保持快樂的心情,永遠沒有痛苦和煩惱,這樣的藥你願意服用嗎?結果有一些令人吃驚:絕大多數患者都回答說不願意。看來我們需要的既不是永恆的快樂,更不是永恆的痛苦,而是一種變化的、流動的、讓我們感覺到自己還活著的體驗與情感。所以我們也許並不需要我們夢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