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你的修養到達這個境界,就可以天人合一。再嚴格說,這個“天”並不是另外一種力量,只是自己的心。懂了《易經》的道理,以此道理做人,動靜都看準了,一定是一切都大吉大利,沒有壞的,一切都看自己的學問修養如何,所以《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智慧中的智慧,包括了科學、哲學、宗教,一切都涵蓋了。
以上是第二章,下面繼續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支者,言乎變者也。”
讀這本《周易》,有三項要注意。外國人,尤其日本人研究《易經》,專門拿動物來搞,龍呀!馬呀!象呀!在這些上繞圈子。象亦是一種獸,據說能夠吃鐵,把鐵咬斷。《易經》每卦下面有一個“象曰”,就是“斷語”的意思。這裡是說“彖辭”是用來解說現象的。換句話說,“彖辭”是根據某一現象下的定論。至於“爻辭”,每爻下面有一個解釋,為“爻辭”;整個卦下面的解釋為“卦辭”,爻辭是講變化的道理。
善補過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
也。”
在將來研究《易經》的內容時,看到卦的後面有的是吉,有的是兇,有的是悔吝,有的是無咎,這是爻辭常用的話,吉凶悔吝,已經談過了。無咎,翻成白話就是“沒有毛病”,但並不等於“好”,而是在進退之間要注意。換言之,“無咎”是沒有大錯誤,好的。從這裡可以看到《易經》的哲學,一個人到了平安無事的時候,這情形又怎樣?孔子說“善補過也”,要特別小心,人不會沒有錯,隨時有錯,善於反省自己的錯誤,加以改正,就是真正到了無咎的時候。因此我們做事業要儘量地謙虛,倘自認絕對沒有毛病,這是靠不住的,天下事沒有這麼好的。“善補過也”還是好好的,懂得小心謹慎反省與改正錯誤,這是最高的哲學。
《易經》人生哲學的五大原則
以上的道理都懂了,我們再進行下面的部分: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手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
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
這五點是卜卦時用的,也包括了人生哲學的大原則。“列貴賤者存乎位”,高貴與下賤,用現代語來說,即有無價值?存乎“位”的問題,“位”以現代語解釋就是空間。人生亦如此,到了某一個位置就“貴”,沒有到某一位置就“賤”。所以卜D時哪一卦是好?哪一卦是壞?是沒有一定的。甲卦,就某一事,某一空間地區,某一時間而言,是了不起的好卦,如果換了一個地區,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我們到廟裡去看神像,就有很大的感想,也可以懂得這個道理。一堆泥巴,或一塊石頭,一根木頭,雕成菩薩像,成了“象”,然後在大廟裡一擺,人人都去跪拜。他為什麼那麼貴?“存乎位”,在那個位置就貴了,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人也是如此。所以研究《易經》,卜卦,當知卦的本身沒有好壞,好壞只是兩個因素,時間對,位置對就好。等於算命一樣,有的人八字好,貴命,可是一輩子沒有遇到好運,不遇時,貴不起來,好像一件東西,的確是好東西,有價值,可是放在那裡幾十年都賣不出去,又有什麼辦法?有的人學問很好,可是一輩子不出名。反過來說,如大家稱頌的胡適之先生,不知道他的學問到底好在哪裡?說他哲學史好嗎?寫了半部還不到,寫不下去,碰到佛學的問題,只好擱筆。其他如研究《紅樓夢》、《聊齋志異》,“紅學”、“妖學”,有什麼用?可是將來中國文化史上胡適之先生一定有名。看歷史尤其如此,歷代以來,有多少和諸葛亮一樣有學問的人!如果沒有像《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諸葛亮能夠出名嗎?孫悟空根本就沒這樣一個人,可是被小說一寫,就如此走運。天下的事,對於名與利,把這個哲理一看通,就覺得沒有什麼,就淡泊了,非其時也就能居而安之,心安理得。中國人的古語“福至心靈”很有道理。一個人到了某一位置——福氣來了,頭腦真是靈光,特別聰明。
“齊小大者存乎卦”,齊就是平等。乾、坤、坎、離四個卦是大卦,其餘六十卦都是大卦變出來的,那是小卦。卦就是現象,也就是大的現象、小的現象。現象有大小,一個人的成功失敗也有大小。有如發財,甲發得多,乙發得少,這有大小,但立腳點是平等的,不管大小卦都是卦,都是一個現象。莊子的書中有《齊物論》,何以名“齊物”?萬物不能齊,沒有平的。人的智慧、學問、體能都是不平等的。即使有兩人體能一樣,其中一人生病了,另一人為了平等也生病嗎?物是不能齊的,但是莊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