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冠蓋滿京華 下 作者:誰與爭瘋

,竟那麼倨傲……”

“不是朝鮮人。”陳瀾沒等柳姑姑說完,便搖了搖頭,“我覺得那蕭公子並不是朝鮮人。朝鮮雖小國,卻上下分野嚴格,會送給天朝上國的人更是如此。初見之時,他往荊王殿下身後避了避,若是御賜的親隨奴僕,自不敢這般無禮。待到荊王請他往去千佛殿時,他臨走前也不忘欠身向我行禮。除了起頭說的話有些惱羞成怒的味道,看後來的舉動,決計不像是荊王身邊的人,倒像是知道那名聲,不願被人看見和他在一塊。想來興許是偶爾撞上,或是乾脆奉皇命帶人出來的。”

長鏑聞言大訝:“怪不得郡主老說夫人最像她,就這麼一眼就看出了這許多,真是太厲害了”

“你這丫頭,盡知道捧我,我只是說我覺得,又沒說有幾分把握。”陳瀾說著就看了看柳姑姑,“姑姑不要怪我多言,今日之事看過就算了,便當沒這麼一回事。皇后娘娘終究是已經去了,荊王殿下卻就要開府納妃,他如何自有皇上看顧,卻與我們無干。”

柳姑姑聞言立時警醒過來,深深欠身應是。接下來這一路上,主僕三個便透過兩邊車窗看著路上的情形。為了掩飾自己繞路的行跡,陳瀾還特意在拐到東城時,特意往燈市衚衕去了一遭,買了一盒豌豆黃,一盒杏仁酥,還有四色花樣餑餑,這才繞道北城的皇城北大街回去。只是一路這麼看下來,她就發現,皇城守備比平日更顯森嚴,進出的人也遠遠比往日少。

如此繞了一圈,回到鏡園已經是午後時分了,早過了午飯的時候。因這一程多走了老長的路,陳瀾自是吩咐跟車的親隨和媽媽每人打賞兩百錢,當即一干人無不歡喜。等到她帶著柳姑姑和長鏑進了二門,兩個迎上來的婆子殷殷勤勤把人請進了門,其中一個嘴裡就唸叨說:“老太太剛剛還奇怪呢,幾乎不曾派人去護國寺打聽。大廚房裡的臘八粥一直都還熱著……”

陳瀾含笑應了幾句,那兩個婆子送到一處月亮門,也就停了不敢再往裡頭。到了惜福居門口時,莊媽媽已經等在了外頭,見了她們就輕聲說道:“老太太本來是一定要等著夫人回來喝粥的,後來總算在我勸說下喝了頭茬的小半碗,又用了些點心,迷迷糊糊竟是睡著了。”

“都是我不好,早知道如此,就該派個人捎信回來,竟是讓母親這般好等。”陳瀾歉意地讓柳姑姑拿上了從燈市衚衕買回來的幾色點心,莊媽媽連忙衝小丫頭使了個手勢,立時就拿進去了。隨著莊媽媽往裡頭走,陳瀾就彷彿漫不經心似的問道,“從前臘八節,宮裡都素來有賜粥的,今年沒動靜麼?”

“還沒有呢。陽寧侯府和韓國公府是夫人出門就送來的,晉王府和杜家則是中午前,其次便是戴家,小張閣老家,還有幾家親厚的人家。所以老太太說,一家用一勺也就都飽了,除了給夫人各色留下一碗之後,其餘的都賞了下去……”

莊媽媽說得絮絮叨叨,但陳瀾卻聽出了一個意思,那就是宮中至今尚未有賞賜臘八粥下來。記得去歲在陽寧侯府過臘八節時,她是在床上養傷,而上上下下的主人們為了宮中的賞賜,那是從早上就開始預備。好在從開國年間,好歹還有一條慣例傳下來——那就是臘八節的粥是為了應景慶祝節日的,不是為了讓人餓著肚子苦等的,因而達官顯貴總算不用從早上等到中午。而且為了不浪費宮中的米麵乾果,每家人分賜的分量都不會太多,從一小碗到三小碗不等,送到之後灶臺上熱了再吃,以示天子恩寵暖人心。

江氏只是偶爾打個盹,不一會兒也就醒了。看到陳瀾回來,又捎帶了那幾樣自己異常熟悉的吃食,她哪裡不知道必定是兒子之前對兒媳提過,臉上自是笑意更盛,早就忘了宮中賞賜那一遭。陳瀾遂其心意,也不想讓陳灩的那番話壞了婆婆今日過節的興致。然而,直到傍晚,宮中的賞賜方才姍姍來遲,這一回卻不是往年的臘八粥,而是臘八酒。而前來頒賜的不是別人,正是酒醋局外廠的金太監。

所以,一應賞賜的禮節過後,見陳瀾使了個藉口支走了江氏,身邊只餘下了柳姑姑,他立時屏退了隨從,隨即就撲通一下跪了下來,對著陳瀾就是三四個響頭。

“金公公你這是幹什麼,快些起來若是磕破了額頭,你出去怎麼對人解釋?”

“若不是縣主派了柳姑姑來,小的差點就鑄成大錯,這幾個頭是該當的”話雖如此,金太監卻再不敢把腦袋往地上的青磚上撞,又輕碰了兩下就起了身,隨即鄭重其事又是一個大揖,“另外,這也是謝楊大人,若不是楊大人揭開了案子,夏公公指不定吃多少苦頭,至於小的早就被那些虎視眈眈的傢伙生吞活剝了。就拿今天的臘八節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