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紛紛幫他出主意,也有朋友開始替他聯絡莫言。基本工作做好後,張藝謀便決定去找莫言談談。

那時候的張藝謀雖然已經紅透了,可作為導演絕對屬於新手,且經濟上也還非常一般,去莫言家還是擠公共汽車。那天公共汽車上特別擠,他不敢耽誤時間,拼命往上擠,不留神腳被車門給夾了,當時覺得腳上一陣麻,因為人多也沒太在意。中途有一個婦女下車時突然尖叫一聲,大家才發現一溜血由車內順著門往外流。張藝謀此時才覺得有異,腳板底下有一層黏糊糊的東西,低頭一看,整個大腳趾都是紅的。好心的售票員把他拉到終點站,在衛生所包紮了一下。他便拖著傷腳去見莫言。

莫言當時的編制在北京軍區,住在軍區大院的一座筒子樓裡。張藝謀那天一拐一拐地走進大院,卻忘記了莫言的房間號,只好站在樓下喊。不一會兒,遠處一個房間的門開了,莫言探出頭來問道:“誰找我?”張藝謀說:“是我,我是張藝謀。”莫言一看張藝謀那模樣,頓時笑了起來,說:“你長得真像我們村子裡的人。”。 最好的txt下載網

種紅高粱,拍《紅高粱》(2)

張藝謀不太流利地說明自己的來意,莫言說他已知道,有位朋友已經告訴他了。張藝謀在路上想好的套話竟然一下子沒了。好在莫言很容易接近,讓他坐下又替他沏茶,主動提起話題,開始談改編《紅高粱家族》的事。不知是不是因為張藝謀“像我們村子裡的人”,莫言十分爽快地答應了合作,同時提出他對寫劇本並不在行,是否可以找個專業編劇。

說出來令人難以置信,當時張藝謀和莫言談定的版權價竟然是800元。同時張藝謀和莫言還談定,劇中一定需要大片的紅高粱,這東西不好找,得事先種。莫言答應回他的家鄉山東高密去找當地農民協商。張藝謀告別了莫言後,又開始和劇作家朱偉以及陳劍雨一起弄本子。當年的12月,劇本出來了,交給西影廠,廠裡卻有了不同意見,雙方爭執不下。張藝謀急壞了:莊稼不等人,錯過了這個季節,高粱地怎麼辦?如果不能在開春時種下百十畝高粱,明年是絕對不可能拍這部影片的。

要說張藝謀此人運氣可真是好:招工的時候遇到王閏芝,讀大學時遇到白雪石、華君武和黃鎮,進入電影圈又遇到魏必達和吳天明。這些人都是張藝謀命中的貴人,比如吳天明,他知道張藝謀心裡急,於是給他撥了一筆專款,讓他拿著這筆錢先去種高粱。

拿到這筆錢,張藝謀立即和莫言一起來到莫言的老家山東濰坊。莫言是當地的名人,他和張藝謀一起硬是一家一家發動,在山東高密的膠河兩岸種上了大片的高粱。到了1987年7月,高粱應該抽穗了,張藝謀再去看,發現葉子蔫蔫的,根本沒有他想象中的火紅。他問原因,老鄉告訴他,因為今年缺雨,高粱嚴重發育不良,眾人只是挑水抗旱,可高粱面積太大根本顧不過來。如此,張藝謀再一次急了:這可是吳天明冒著風險給自己批的錢,今年這高粱不出效果,他的片子怎麼辦?

還是莫言有辦法:他直接找到縣委,縣委立即送來了化肥,還準備了抽水機。張藝謀於是組織人施肥,安排抽水灌溉。剛剛乾了3天,老天似乎也被他感動,及時下了一場透雨。他又在這裡待了幾天,看見高粱長勢非常之好,都拼著命往上躥,這才放了心。

高粱地弄好了,還有一個外景地需要考慮,那就是顛轎所用的外景地,還包括酒坊。這一定要有廣闊且裸露的黃土,酒坊要讓人覺得有一種蒼涼感,這種感覺在山東肯定找不到,甚至整個華東都找不到。張藝謀想到了西北。當初拍《黃土地》的時候,外景地選在西北影視城,對那個地方他有著極深的印象。

今天,西北影視城已經享譽全國乃至全球;可在當年,知道這地方的人還不是太多。這個影視城坐落在銀川市西北郊曠野之中兩座相鄰的古城堡遺址,地名鎮北堡。

這個影視城的建成,作家張賢亮功不可沒。當年,張賢亮成了“摘帽右派”,轉入銀川南梁農場當農工,同事告訴他附近有個集市,在鎮北堡。他去那裡買東西,遠遠就看到荒灘上聳立的兩座古堡廢墟,四周一棵樹也沒有,一切都是那麼荒涼,似乎在用一種特殊的語言向人們訴說著什麼。太陽的金輝灑下來,更增加了一層神秘和荒涼感。進入古堡,發現這裡的交易非常活躍,一種特別古樸的民風在這古堡中瀰漫著。他當時就想到了好萊塢電影中的西部牛仔,想到了某些文藝作品中特別的力度感。

這一切給張賢亮以強烈的震撼,讓他深刻體驗到一種說不出的穿透力。後來他也以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