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從朱元璋建國起,一直都是兵災嚴重,經常有人造反,或是一些邊民不服管教,聚眾鬧事。
在被朱元璋派人揍上一頓之後,便會消停一陣子。
然後,又會接著造反。
但是,明朝的自然災害,比兵災更是嚴重多了。
基本上,水災、旱災、雹災、風災、地震、蝗災、瘟疫……這些每一樣都會死傷上萬人的災害。
在大明,幾乎都是每年發生一樣,甚至還有些經常是一起來的。
至於北平府,更是災難頻發。
北平府的老人們,都是深有體會。
現如今北平府下這些鄉老里長們,都經歷過饑荒連連,民不聊生,餓殍遍地。
正是經歷過,他們才憂心忡忡。
雖然家中有糧,他們不慌。
但是,旱災之後,往往伴隨著雹災,還有瘟疫,這會死人的啊!
造孽啊!
……
當然,對於這些災難,朱棣與郭安等人,雖然嘴裡說的十分輕鬆,但內心深處,還是十分重視。
畢竟,一場災難下來,好不容易興盛起來北平府,便是要元氣大傷。
而他們燕王府,也會虧損慘重。
朱棣一臉陰沉道:“郭卿,如若真出現大旱,可有好的解決措施?”
郭安眼中閃過一絲無奈,“殿下,大旱乃是天災,我燕王府還不能進行人工降雨。
如此,便只能儘量減少些損失!”
朱棣急忙問道:“如何減少?”
郭安回道:“殿下,只能吩咐我燕王府下的商隊,還有沈莊他們,多從南方購買一些糧食過來北平府,儲存起來。
如若我北平府真的開始大旱,缺少糧食之時,北平府糧價格不會上漲……
另外,我燕王府需要組織各州縣百姓,再次開挖溝渠,儘量將經過我北平府的各個州縣的田畝都可澆上水,不至於讓那些州縣的糧食都給乾死。”
“但是,也需要嚴格控制澆水量,防止運河水位下降嚴重,導致運河不能行船!”
“殿下,現如今我燕王府要給那些百姓們修建的社學,也要加快修建起來,越是災難之時,越是需要給北平府的百姓們一份賺錢的工作……如此,他們手中有了錢財,才不會恐慌!”
這些,都是尋常預防災害的政策。
但是,這會放在北平府,則是最尋常不過。
“可!”
朱棣微微點頭,“就按郭卿所言行事!”
“是,殿下!”
朱復與郭安都微微點頭。
“郭卿,你剛剛所言人工降雨,不知是何物?可是設祭壇,求雨那般之事?”
突然,朱棣想起什麼,滿臉好奇的問道。
郭安微微拱手,解釋道:“殿下英明,人工降雨與求雨大致是一個意思!
不過,求雨,是自古以來,人們面對著旱災束手無策之時,進行向上天求雨的舉動。
而人工降雨,則是人們用工具,使得上天降雨!”
“降雨乃是上天所為,人還能使用工具,讓上天降雨?”
聽到郭安的話,朱棣與朱復兩人,頓時滿臉驚詫。
郭安輕輕一笑,看向朱棣,問道:“殿下,您覺得這世上有雷公電母風伯雨神否?”
“這……”
朱棣微微愣了下,“人們常說世上有神仙,此些事不過都是無稽之談罷了。”
“殿下英明!”
郭安微微點頭,繼續說道:“根據微臣的觀測,世界上並無神仙。
而降雨,只是天地萬物執行所為。
比如天上的雲朵,其實便是太陽晾曬之時,將大地上的水曬成一個個細小的小水珠,在天上聚集,形成雲朵。
然後,那雲朵越聚越多,於是聚集到了一定程度,再被風一吹,那些小水珠便又形成雨點,從天上降落下來!”
“天上的雲朵是地上的水變的?”
朱棣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更像是奇談怪論的說辭,不由滿臉驚詫。
“正是!”
郭安緩緩點頭,“只是如今我燕王府下的那些工匠對這些還未有多深的研究,並不能人工降雨。”
朱復一臉不信,“按照郭長史之意,日後我燕王府的工匠可憑空降雨?”
“這是自然!”
郭安一本正經的回道,“風雨雷電,本來便是自然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