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朱棣問道。
郭安左右看了一圈,低聲回道:“殿下,微臣並不想書院教出的學生,都是一群不知變通,只知引經據典,張口仁義道德,閉口子曰之乎者的腐儒。”
“哦?”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好奇,“那郭卿準備讓書院教匯出一群怎樣的書生而來?”
郭安說道:“殿下,微臣對他們的期望是,書院的學生從小都會坑蒙拐騙……不對,應該是會治農,治工,治政……
見多識廣,遇事會解決,而不是隻會坐在高堂上,有事推脫責任,遇事欺壓盤剝百姓。名為賢才,實則卻是百無一用……”
朱棣神情變幻片刻,便是兩眼發光,滿臉激動道:“世上怎麼會有此種讀書人?”
郭安立即回道:“殿下,有啊!”
朱棣連忙問道:“人在何處?”
郭安:“殿下,微臣便是!”
朱棣:“……”
有些不想理會郭安了,便轉移話題,“可是,道衍法師乃是一位得道高僧,怎麼能教導得了這種學生?”
郭安認真道:“殿下,道衍法師可是精通儒釋道三家之學,從小便遊歷天下,拜訪各家大儒,得道高人。
如此,道衍法師必然見多識廣,且深知天下之事。
區區一群書生交到道衍法師手中,哪怕是像金忠那般憨厚的人,也都能變的聰明伶俐起來。
……當然,更重要的是道衍法師乃是得道高僧,行事公平公正,還忠於殿下。”
“此事,咱與朱長史商議一番。”
朱棣有些心動了。
可是,他心中還是有些過不去,他雖不喜讀書,但也還是有些執念的。
儒家書院混進去一個和尚,還直接擔任司業,那豈不是一隻老鼠掉進的飯鍋……有些……大大不妥?
郭安繼續道:“微臣斗膽請教殿下,您開建書院初心為何?”
朱棣直接回道:“自是教化北平府的百姓們。”
說完,便看向郭安,“郭卿如何耗費心血是為何?”
郭安道:“殿下,微臣只為了利益。”
“利益?”
朱棣神情微怔。
郭安道:“殿下,微臣只知道,建造書院,便可給我北平府教出源源不斷的讀書人,同時也會吸引了更多的讀書人。
而有了這些讀書人,書院周圍的地價都會瘋狂上漲,我北平府的地價也會上漲。
同樣,他們消費的越多,北平府的百姓們便能賺到更多的錢財……而咱燕王府也就能賺的更多。
同時,咱也可以將工學、農學展現給那些讀書人。
如此,等到那些讀書人認識到工學與農學可以讓他們賺到更多的錢,吃到剛好吃的美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他們便會逐漸開始注重工學與農學……
只要一個讀書人變成工匠,或是農家學者,日後便會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變成工匠與農家學者……咱燕王府可用之才便越來越多,不枉微臣白費這麼多的心血……”
朱棣緩緩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置信的看向郭安。
“郭卿,你這可是……掘儒家的根啊!”
郭安一驚,連連搖頭,“殿下莫要冤枉微臣,微臣絕對不敢……微臣也從未有過此種大膽想法。”
朱棣又道:“那你要讓讀書人變成工匠……”
郭安正色道:“殿下,微臣認為,只要讀了儒家典籍,他便是儒家讀書人,哪怕是他再研究工匠之學,也是儒家弟子,儒家弟子便應包羅永珍……
難不成,儒家弟子只能整日干乾淨淨的坐在椅子上,手中抱著一本典籍,搖頭晃腦的誦讀著,作為一個百事不通的蠢秀才。
一個個什麼本事都沒有,整日只能領著朝廷的供米例銀。
然後寫寫文章,念念詩詞,或是因為某些原因氣順不上來,便到處惹是生非,到處嚷嚷,還上奏疏彈劾這個彈劾那個,反正就是見不得別人比他好,再吸食著民脂民膏……”
朱棣的臉色已經沉了下來,他可是深知這些讀書人成事不足,敗事一個頂倆的本領!
要不然,前幾次,父皇也不會大開殺戒。
“殿下,要是孔聖人知道這些後世子弟打著他的名頭,幹著這些勾當,微臣擔憂孔聖人要直接被氣的復生過來……
再者,要是殿下花費十數萬兩銀子建造出的書院教匯出來一群這樣的學生,您氣不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