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法師?”
朱棣眼睛一瞪,滿臉驚詫的看向郭安。
“郭卿,書院乃是儒家書院,祭酒掌儒學訓導之政,而道衍法師乃是僧人,怎可去擔任祭酒?”
“殿下,微臣記得,道衍法師博學多識,為通儒僧人。”
郭安一臉自通道,“既然道衍法師如此精通儒學,為何不能成為書院祭酒?”
“此事萬萬不可。”
朱棣一臉堅決,“咱自知道衍法師博學多廣,腹中多有賢才,但他為僧人,而書院祭酒一職至關重要,需儒家德高望重之人才可擔任。”
郭安眼中閃過一絲失望,“那不知殿下可讓誰來擔任祭酒一職?”
朱棣緩聲說道:“杜斆,杜老先生。”
“杜斆老先生?”
郭安不由一臉疑惑,他好像從未聽過這位大儒,“殿下,不知此老先生是何方高人?”
朱棣解釋道:“杜斆,字致道,山西壺關人,自幼天資聰穎,才華橫溢,熟讀四書五經,尤精《易》學。
在潞州州學時,便選聘為直學,輔助管理州學的田產、錢糧、書本、祭器。
鄉試一舉奪魁,為解元公,便任潞城教諭,後又升任台州學正……
前元又召他為陝西儒學提舉,但致道老先生卻是以守孝為名,一直隱居鄉間十數年,一直在鄉間教授學生,故門生弟子眾多,與山西、河南、北平等大儒都交好……”
郭安不由有些疑惑,“殿下,如此專業對口的德高望重大儒,為何微臣從未聽過,而且家父與岳丈大人也從未向微臣推薦過?”
朱棣淡聲道:“十三年,父皇聽聞其賢明,將其招為夏官,而去年父皇取消了四輔官建置,致道先生也就空了下來。
而致道先生今年已經七十有六,皇兄聽聞咱的難處,便將此人舉薦給了咱。”
“此老先生竟為四輔官?”
郭安不由滿臉激動,“殿下,此老先生何時能到北平府?”
那可是四輔官啊?
四輔官是老朱在殺了胡惟庸,罷中書省後,新建的頂替丞相的官職,因此四輔官位於公侯和都督之下,六部官員之上。
雖然四輔官都是一些淳樸的鄉間老儒,但那也是相等於一個大明的丞相。
能成為四輔官,便足以證明那老者有大才,心思還質樸,對於新建起來的書院來說,絕對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於此人是否為太子舉薦,完全不重要。
朱棣道:“再過兩日,便會到達北平府。”
“甚好!”
郭安大喜,“如此兩日後,隨著那位致道老先生的到來,必然會還能帶來一眾夫子。”
看著郭安那貪心的嘴臉,朱棣嘴角微微抽搐,提醒道:“郭卿,咱書院好像已經不缺夫子了。”
“殿下,咱書院缺,咱燕王府也缺,北平府更缺。”
郭安一臉認真的回道。
朱棣一愣。
郭安耐心的解釋道:“殿下,只有大儒與夫子多了,那些讀書人才不會恃才傲物,殿下才會好壓榨……管理他們。”
“是極!”
朱棣微微點頭。
隨後,郭安再次問道:“殿下,那司業一職?”
朱棣不由有些疑惑,“司業為祭酒副職,自當為咱王府心腹,難不成郭卿有意任之?”
郭安急忙道:“殿下誤會了,微臣只是覺得書院對殿下,對燕王府來說至關重要,需要一個腦子靈活,可牢牢看住書院的王府賢才才可擔任。”
朱棣更是疑惑,“郭卿有了人選?”
郭安點頭道:“殿下,微臣覺得道衍法師最為合適不過。”
“又是道衍法師?”
朱棣發愣道。
隨後,突然意識到什麼,朱棣驚詫的看向郭安,“郭卿莫不是在報復道衍法師?”
郭安一臉疑惑,“殿下這是何意?微臣與道衍法師無仇無怨……嗯?殿下,難不出道衍法師得罪過微臣?……只是,為何微臣並無記得?”
朱棣眼中閃過一絲心虛,隨即便滿臉不耐道:“行啦,行啦,道衍法師只是一介僧人,如何能與你這王府長史有怨?”
郭安也微微鬆了一口氣,回道:“原來如此,微臣這就放心了,微臣怎麼能與道衍法師結怨呢?”
說著,郭安便再次建議道:“殿下,微臣真是覺得那書院司業一職,真是非道衍法師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