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也沒有,只花錢不賺錢。前任領導們每人任職平均壽命只有年,他們誰也不肯培養烏金紙,所以造成烏金紙更加奇缺,現在急需,哪有呢?”梅長生無奈地說出了原委。
“那就成立一個烏金紙培養班。將散落在外的退休老藝人請回來,專門幹這個事。”何大福下定了決心。
“你不怕中途調走?光種樹得不到果實。”劉恆開玩笑地說。
“為了弘揚金箔這個祖國瑰寶,我寧願做種樹的前人!”何大福堅定不移。
“那錢呢?培養烏金紙要錢啊!”梅長生提醒說。
“邊幹邊想辦法吧,不能再等了,越等越糟!”何大福態度堅決。
烏金紙的原坯,當時只有浙江富陽能生產,這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生產工藝,也屬於“中華一絕”。靠近山區的藝人們,將向南山上的毛竹砍下後,放在池塘裡浸泡五個夏天,然後製成坯紙,再經過幾百遍塗油燻烤,才成為“烏金紙”的原坯,供金箔人“培養”,成熟為“打箔家生”。可惜由於“###”盪滌,烏金紙坯紙也幾近絕跡。如今,金陵金箔恢復了生機,給烏金紙原坯生產也帶來了希望。為了掌握原坯生產情況,保證金箔廠“培養”烏金紙的需要,何大福決定到七百多公里外的富陽走一趟。 。 想看書來
一把鑰匙上的“階級鬥爭”(2)
這天一大早,何大福與梅長生、劉恆、馬國富等五六個人,擠上了廠裡唯一一部“雙排座”汽車,直奔浙江富陽。那時還沒有瀝青路、水泥路,只有沙石路。何大福一行開車近十個小時,爬了好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