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小說:上金山 作者:左思右想

縫補衣裳,見何大福喊他,忙抬起頭,驚詫地望著何大福。“大媽,我跟你講一件事,我們是金陵來的,離北京有一千多里路。今天來拜訪吳局長,什麼也沒帶,就帶點土特產。可吳局長硬是不肯收,你說這怎麼辦?”

“那當然不能收了,這是我們家規矩!”吳夫人說。

“那你們家平時不吃菜嗎?”何大福問。

“怎麼不吃菜呢?”

“那菜怎麼來呢?”

“花錢買啊!”

“那我們帶來的鯉魚,再帶回金陵,不是爛了?臭了?浪費了多可惜!不如賣給你們吧,我們收一點錢好嗎?”何大福急中生智,出了這麼一個讓雙方都能下臺階的妙法。

“這個?”婦人愣了愣,跑到吳局長面前嘀咕一陣,說:“人家講的也有道理,爛了多可惜!那我就買下吧。”

吳局長不說話了。最後,50多元的東西,何大福硬說價值20元,收了錢,這才了結了這樁艱苦卓絕的“送禮糾紛”。

回到招待所,何大福感慨頗深。何大福在金東化工廠幹了二十年。在那個“農業學大寨”的年代,他們廠的“化肥碳酸氫銨”一直是“皇帝女兒不愁嫁”,長期要排隊提貨,而且要有“計劃”。因此,從來也沒考慮過送禮給別人,都是人家送禮給他們。禮物當然是廠領導和銷售人員收,沒有他的份。不過,那時的禮品,最多是一些農副產品。後來,何大福調到厂部當秘書,搞人事勞資、組織、宣傳,慢慢地,也有了些“權力”,一些農副產品偶爾也能輪到他一點了,他常常為此感到心滿意足。就這樣,他一直認為自己已經夠廉政的了,除了農副產品外,他從來都不收任何禮品。誰知這吳局長竟比自己更廉潔,連“土特產”都不收。他想,毛澤東時代培養出來的幹部就是過得硬啊!他想起小時候父親叫他退回“臭鴨蛋”的事,不由感慨萬分。

可如今,他進入了一個屬“雞”、屬“鳥”的企業了。從此,他將面對一個千方百計推銷自己“產品”的企業。雖然眼前金箔屬於“供不應求”,但這是因為金箔受到重挫,下一步金箔產業振興後怎麼辦呢?“人不求人一般高”啊!還有那麼多吳局長嗎?今後,光學會送禮這門學問,也不是一件小“功夫”啊!今天,要不是自己靈活點,這點“土特產”都送不出呢。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把鑰匙上的“階級鬥爭”(1)

俗話說:人活因為有一口氣,人死因為缺一口氣。企業也是如此。金箔廠之所以落得個氣息奄奄,日薄西山,淒涼寒酸的境地,就因為差一口氣——改革之氣、陽剛之氣。

何大福真有福氣,他到金箔廠一上任,整個局面突然變得好起來了,金箔廠開始有生氣了!是的,國家的大勢使金箔事業有了振興的機會,也為何大福創造了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大舞臺。“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句千古名言今天在何大福身上顯現了!

到1983年底,中國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5年,進入了一個相當好的發展期。特別是###視察南方,發出中國改革開放政策五十年不變、發展是硬道理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後,改革開放熱浪一浪高一浪。全國宗教事業也得到了大恢復。北京與全國重點古建築都在相繼修復。因此,金箔需要量越來越大,竟然出現嚴重供不應求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修復天安門又急要四十萬張金箔的任務,真是令何大福心急如焚。

因為需要量大,金箔廠傾盡全力,也還是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原因是,經過幾十年的“階級鬥爭”與“###”,金箔行業長時間被劃入“封、資、修”之列而慘遭重創。特別是錘打金箔的關鍵襯紙嚴重短缺,這個“瓶頸”卡殼,使得何大福他們整天如熱鍋螞蟻。

烏金紙是錘打金箔的關鍵性襯紙。這種烏金紙不怕高溫、不怕嚴寒、不怕酸鹼、不怕鍛打。金箔人將它看作與黃金一樣貴重,因為是黑色,所以稱為烏金紙。金箔人視烏金紙為命根子,分家時寧可不要房和田,也不能不要烏金紙。

可是,現在全廠只有幾十包烏金紙了,一人一包都不夠分。更何況烏金紙每包打一次要求“休息”半個月,現在連一天也休不了,這樣拼下去,這幾十包烏金紙很快就要全部“死亡”!

情況真是緊急。如何辦呢?何大福向梅長生、劉恆等專家討教。“沒有什麼好辦法,只有一步步培養。培養一包烏金紙最快也要三年,這三年,金箔老藝人什麼活也不幹,專門關起門來溫和錘打新購回來的原坯烏金紙,三年後方能成熟,投入使用。這三年什麼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