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小說:神醫這樣看病 作者:炒作

,然後用布包住,然後放在熱爐子上加熱,再放在患者的病側的肢體關節處來回地熨,讓藥氣透入關節肌膚,這樣筋脈就慢慢地舒緩了。一般熨三四次後,藥味淡了,就要換新藥,以患者身體被熨出汗為好。

熨藥的方子是:左邊的身體癱瘓,用何首烏、茯苓、桂枝、附子;右邊的身體癱瘓,用生黃芪、茯苓、生薑(另研後放)、附子,黃元御沒有寫分量,各位可以每種藥用二十克一次。

至於服藥,黃元御也是根據身體偏廢的左右不同開出兩個方子,左半身癱瘓不靈的,用桂枝三錢、白芍三錢、甘草二錢、何首烏三錢、茯苓三錢、砂仁一錢;如果是右半身癱瘓不靈,則用生黃芪三錢、人參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

關於這個中風治療的秘密我們揭示的還不夠,讓我們來看看麻瑞亭老中醫的經驗吧,看看他有些什麼傳承。

麻瑞亭老中醫那裡把右半身偏廢的叫氣虛型,因為中醫認為右半身屬氣;左半身叫血虛型,因為左半身屬血。

麻老在左半身偏廢的血虛型中加入了雞血藤五錢、丹參五錢、路路通四錢,以通血絡;在右半身的氣血虛型中加入了夏枯草、茺蔚子、決明子各五錢,以疏肝氣。

麻先生並沒有完全搬用黃元御老師的方子,他在兩個方子裡各加入了杏仁三錢,以降肺氣。

兩人略有不同,但是思路大概相當。

讓我們說回這位老馬吧,老馬同志在服用了黃元御開出的方子以後,十多服藥,就拄著柺杖起床了,然後大家都來看他,送客說笑之間,不自覺地把柺杖放在一旁,就起來送客了,居然不知道自己已經能走步了(不知病之去也)。

反應過來後,不覺地放聲大笑(放杖而笑),原來健康的狀態是這麼好的啊!

患者笑了,黃元御的眼淚,卻在心裡流淌了出來。

他回想起了自己在最失意的時候,望著同學們去讀書的情景,想起自己悲傷地凝望著遠方的情景,那個時候,他簡直覺得自己以後就是一個廢人了。

可是現在,自己已經成為一個能夠救人的醫生了!

我是一個可以救人的醫生了!

在回家的路上,黃元御欣喜地走著,心中充滿了歡樂。

有的時候,心中的信念,可以使一個人絕地反擊,使一個處於最絕望境地的人,成就最非凡的事業!

如果你知道黃元御在日後還會遇到多麼大的挫折,你就會更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追仲景之神思(1)

我們前面說了,黃元御的學問是從張仲景這裡起步的,他學習張仲景的思想那可是費了勁了,若干年,一頭扎進去,迷住了。

要說這張仲景的學問確實迷人(請原諒我用這樣的詞兒),把我們的黃元御給弄得神魂顛倒的,為什麼呢?黃元御自己說的,自個兒以前看諸子百家的書,那都是當成了課外讀物看的,眼睛一掃,就知道那些書裡面在說什麼,用他自個兒的話說那是“過目而冰銷,入耳而瓦解”。可就是看這位張仲景的書,感覺那是太難了,感覺那理論深度簡直是沒有個邊(譬猶河漢無極)。

我估計在那些時候,黃元御一定特憔悴,吃嘛嘛不香的,簡直丟了魂似的,腦袋裡就一個念頭:仲景的書怎麼如此深奧啊!

這種飽受折磨的痕跡可以從黃元御同志的言語中表現出來,他還曾經在私下裡表達過,他說這“《南華》之奇,《太玄》之奧”,可以說是夠奇幻微妙難以理解的了,可跟張仲景的這些書那簡直是沒法兒比啊(然何至如此之閉結不解也)!

結果,黃元御從公元1737年開始看《傷寒論》,一直極其投入地研究,又在臨床中進行體會,最終在公元1748年,完成了這本《傷寒懸解》。

完成這本書的過程是這樣的。

當時,正好有個機會,黃元御出門辦事,來到了陽邱,正好有個姓劉的朋友,家裡有個沒有人住的荒齋,黃元御一看很高興,說:這正好,我正愁沒有個清靜的地方寫東西呢,要麼你這房子借我住幾天得了。

這位老劉一聽,好啊,這房子沒人住,你就隨便用吧。

這個房子所處的位置這個好啊,黃元御站在房子的前面,向北邊望去,是一條大河,河水在秋天的天空下顯得深藍,冷峻異常;向南邊望去,遠遠的那是一片崇山峻嶺,在霧色中泛著青色;房子的附近,樹林成蔭,秋天的樹葉斑駁陸離,五顏六色,充滿著成熟的色調,不遠處的山坡上滿是野*,一片璀璨(北枕長河,南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