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2 / 4)

小說:邊戎 作者:津鴻一瞥

交加,嘆道:“二哥的動作好快!”

曲端進入燕京道這件事情對漢軍來說乃是極度重要的事件——甚至比蒙兀爾、李世輔的會師更為重要!果如劉萼所料,漢廷四巨頭因為重視此事而給此事的執行者曲端記了一項大功,折彥衝頒下犒賞,蕭鐵奴傳來勉勵,楊開遠增益之以兵馬,楊應麒惟恐他後援不繼更是調撥了許多錢糧來。不旬日間曲端所部便從進入燕京道初期的八千人增加到兩萬五千人,錢糧充足,後顧無憂,他在涿州犒勞三軍後便一鼓作氣攻下良鄉,完全切斷了燕京城往西南的道路。

華元一六八二年七月上旬,燕京炎熱的地氣尚未散去,漢軍將近二十萬人馬從四方圍攏,將這座古城團團圍住。( )

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

燕京合圍後,楊應麒最關心的,不是燕京的戰況,而是塘沽通往四方的道路。

第一條道路,是從塘沽延伸往往東北。這條道路上雖然還有一個尚未攻克的榆關在,但無論是走海路往遼南還是走6路經大定府都已是一片通途。

第二條道路,是從塘沽延伸往山東。這兩個地方依然可以沿著渤海沿岸進行海上來往,不過如今河東東路的沿海州縣大部分已經歸降,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以軍事、政治力量來維持一條平安的6路應該不是一件難事。

第三條也是楊應麒最重視的道路,是從塘沽延伸往太原,並由此而延伸往陝西!楊應麒在收到曲端到達燕京道以後便馬上動用了大量的人手,以確保漢廷能儘快取得對塘沽以東信安軍、保定軍、雄州、保州、中山、真定這一路州縣的統治,楊應麒急切需要這樣一條道路,這是他整合漢廷在東海和秦晉兩大板塊的統一之路!

信安軍、保定軍、雄州、保州等地在佔領之後,陳顯安排下去的人手很快就接掌了這些地方,但中山、真定諸州縣卻遇到了一點障礙,陳顯對之前劉萼所安排的這些官吏並不滿意,有心易之,但楊應麒在考慮種種因素後卻決定對這些人予以保留。

七月下旬,燕京城外四路大軍開始攻城,而韓昉的車駕也已進入塘沽。與他一起到達的還有大批的北國士人,這些人或者來自大定府,或者來自燕京,進入塘沽後,大多數便順理成章地成為漢廷中樞zf官吏的基石。此刻塘沽已經成為新漢政權臨時的行政中心,隨著對燕雲地區局勢的看好,大批的商人也從海6兩路蜂擁而至,一年多來因為宗輔封鎖而死氣沉沉的塘沽市井再次煥出活力來。

八月上旬,王宣率領山東大軍五萬人進逼大名府,宗弼向北的攻勢為之一頓。得益於王宣的牽制,王彥和徐文都因此而穩住了戰局。這時曹廣弼已知道曲端在北線進軍順利,認為自己不需要再北向增援,因此便越過太行山,親自指揮對宗弼的戰鬥。有了曹廣弼作為河北東西路軍勢的總指揮,漢軍在這一塊的行動馬上就靈活了起來。宗弼見曹廣弼親來,也知北上的希望已極為渺茫,又恐被趙立、李彥仙從山東、洛陽抄他後路,更怕趙構趁機捅刀子,無奈之下只好逐步撤到黃河以南。

曹廣弼與王宣在大名府會師後開了一個軍事會議,王宣建議趁機南下,將宗弼徹底剷平,但曹廣弼最後卻認為宗弼仍有一定的戰鬥力,而漢軍後方卻還有許多大問題沒有解決,眼下還不是徹底剷除他的時機。他的想法是且沿河佈防,將宗弼限制在黃河以南,等漢廷完成了對兩河、陝西的統合後再繼續進兵,收取河南。王宣雖然覺得這個建議太過保守,但見曹廣弼甚是堅持,便沒有作太過強烈的反對。

曹廣弼的決定傳到塘沽後,楊應麒卻十分高興,韓昉也道:“二將軍甚有遠見!”

楊應麒反問:“二哥如何有遠見法?”

韓昉道:“二將軍這個決定,一來是怕宗弼狗急跳牆,我軍損傷過多,二來也是擔心宗弼一滅,我們從此就要和江南小朝廷正面衝突了。”

楊應麒微笑道:“不錯!現在我們正需要花大精神、大力量來整頓兩河、陝西,若能和宋廷有個緩衝,事情會好辦得多!”

這時宗輔已被圍困於燕京城內岌岌可危,宗弼又被曹廣弼限制在黃河以南,金政權東路軍的腦與河北各地方政權的聯絡便完全切斷。從塘沽南下的兵馬沿途喝降,不半月間河北東西路全數易幟。陳顯向河北各地派遣屬官,已經到達塘沽的李階也著手建立河北東西路的司法系統,以代替原本有州縣官員兼管司法的制度。漢廷中樞派往各地的法官先在河北東路紮根,然後又慢慢進入河北西路、河東路,這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中進行,儘管李階之前已經作了大量的準備,但在他的程序表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