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也是勞而無功!萬一漢廷騰得出手來,以東方兵力來援,則南侵之舉勢必變成引火燒身!”
對於嵬名仁忠所說的這些問題,主張主動出擊的嵬名察哥並不是沒有看到,相反,他在這一點上和嵬名仁忠的看法幾乎一樣,但他卻得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結論:“濮王既然也已知道漢人勢大,怎麼還要我們束手等死?我聽說,秦地稅賦,不及漢廷所有稅賦十分之一,漢軍十大上將,劉錡亦不過其一人,而十上將之上還有五元帥在。如今漢廷以不到一成之財貨,一上將之兵力便能與我相當,將來等折彥衝平定了漠北,滅了雲中,到時我們還如何自保?”
嵬名仁忠道:“攻守之勢不同。用以攻,西夏全軍未必能克劉錡一人,用以守,則折彥衝千里遠來,要破滅我西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嵬名察哥冷笑道:“或許不易,但真讓他混一了漠南漠北,我西夏之亡國便只是遲早之事了。”
嵬名仁忠道:“若是妄自出擊,恐怕我西夏亡國就在數年了!”
嵬名察哥大聲道:“寧可放手一博,也勝過坐以待斃!”
仁忠道:“折彥衝征伐漠北,未必便勝。不如且看折彥衝在漠北勝負如何。若其勝,則我以小事大,如事遼宋故事;若其敗,再作進退決斷。”
嵬名察哥道:“漠北一盤散沙,蕭鐵奴或已被困,然而尚未覆滅,折彥衝再以大軍繼之,勝算頗大。若等他得勝南歸,到時我等再要以小事大,恐怕他也不許了。”
仁忠與察哥一文一武,同時為乾順所倚重,對於將相二人的分析他也覺得都有道理,一時無法決斷,舒王嵬名仁禮道:“不如便請那高慶裔上殿,看他有何話說,再作打算。”( )
第三零五章 西夏的將相(下)
近百年來大華夏圈諸國的國際禮儀,基本是圍繞“澶淵之盟”這個核心盟約而形成了一個有理可循的複雜體系。澶淵之盟中,宋遼兩個大國宋為兄,遼為弟,蕭太后為叔母,算是勢均力敵。宋遼以外,西夏為西北一制衡關鍵,宋夏間是且戰且和,而遼夏之間則是舅甥關係——遼主是舅舅,夏主是外甥。至於高麗、大理,則分別向遼、宋稱臣,地位比西夏要低得多。安南分裂出去時日不久,宋廷對其獨立地位不予承認,只是北面事重,一時無法顧及而擱置。日本尚遊離於這個體系之外,在海外自大自娛。
在這個體系下,遼使出使大宋,用的是敵國之禮,出使高麗,使者與高麗國王分庭抗禮,出使西夏,則遼國使者執臣子之禮,居於下位,夏主立而受之。金承遼統,本來也是此制,在吳乞買全盛時期,曾壓迫西夏要乾順稱臣,但現在宗翰以雲中之地,兵力或可與西夏抗衡,但形勢卻大見侷促,所以宗翰再不敢要西夏稱臣,而只是要和乾順兄弟相稱。故而此番高慶裔來到,嵬名仁禮本要高慶裔代表宗翰稱臣,高慶裔抵死不肯,嵬名仁禮無法,只答應夏主將在偏殿召見。
高慶裔到了偏殿,行了兄弟國家使者見君之禮,嵬名察哥代夏主乾順答禮,然後便問高慶裔此來所為何事。
高慶裔道:“特奉我大金皇帝之命,來救西夏百萬軍民的性命!”
嵬名察哥冷笑道:“怕是怕要我西夏出兵,救你大金都元帥的性命吧。”他這麼說,那是仍不肯承認宗翰是皇帝之尊。
高慶裔深知此來目的,更知道現在宗翰確實是處在一個十分糟糕的局面,所以也不在這個細節上糾纏,說道:“我雲中尚有精兵強將三十萬足以縱橫天下,眼前受困只是暫時,將來龍騰九天,亦未可知。”
嵬名察哥淡淡道:“雲中除去三十萬大軍,不知有沒有三十萬士民?士民之中,耕作的農夫不知道有沒有十萬人!若是沒有,請貴使回去後奉勸都元帥,還是早些讓三十萬大軍解甲歸田的好。聽說如今石康在居庸關,曲端在晉北,打的都是守備的主意,並未進攻,都元帥留下十萬八萬的軍馬,足以守土。”
高慶裔冷笑道:“晉王對中原之事,知道的原來不少。既然如此,我們也不兜***了!不錯,我大金眼下確有存亡之危,但如今折彥衝勢如暴秦,大金與西夏已是唇齒相依。一旦雲中為折彥衝所並,晉王以為,西夏還能獨存麼?”
嵬名仁忠道:“當年大宋掩有中原兩河、川陝湖廣、江南嶺外,漢地幾乎一統,亦奈何不了我西夏。如今東南仍歸趙氏,折彥衝以北土半壁江山,未必便能吞併我大夏。”他在內部會議時雖與嵬名察哥各執一端,這時面對高慶裔卻是攜手以抗。
高慶裔看了嵬名仁忠一眼,行了一禮道:“這位是人稱西夏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