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徘徊的魚 作者:鼕鼕

這是一種我至今也叫不出來的食品,我一直將它叫成臘肉餈粑,外婆給我盛到桌上的大碗裡時,它是熱氣騰騰的,頓時令飢腸轆轆的我,湧起了一股巨大的渴望,滿口生津是完全正確的。碗中有白的餈粑,赤紅的高粱粑,在鍋中小煎有金黃焦點的臘肉,還有青蔥的“上海青”小白菜以及細碎的蔥花。

湯有一些鹹,漂盪著臘肉的味道,餈粑和高粱粑糯軟,白菜青嫩,嚼一口臘肉,臘肉釋出焦香,再嚼一口餈粑,就是有了一味糯軟的臘味,這個味道隨著餈粑被嚼扁或拉長,隨即被咽成一個團狀,喝一口湯,湯中又有米味的醇厚,鹹鮮的舊味新知。我看一眼外婆,外婆祥和地看著我,她的黑髮中滲出一些銀絲,她關注地審視著我吃東西的姿態。外婆是一個有潔癖的人,她的頭髮總是一絲不亂,她唸佛,記得以前的早晨她總是坐起握著佛珠唸經。見到外婆鼓勵的目光,我就又挑起一個圓形並印有梅花圖案的高粱粑,這是糯高粱的粉和水用刻模印製的,煮熟了它極其地綿軟,以至在舌尖挑起它翻面時,高粱粑就嚴嚴實實地貼在上顎上,它悶住敏感的上顎,令上顎傳達出一種極端的突如其來的微細顫慄。此刻,只有嚼一口白菜清口,就如開啟窗子,讓清新的氣流席捲溫暖熟悉的空氣。

吃完一大碗餈粑臘肉,額頭上滲出汗珠,暖意已滲透全身。我再抬頭看一眼外婆,外婆微笑著彎起眉,嘴角微微上挑,慈祥的目光源源而來地傳達給我一種資訊,她在欣賞我的飢吞之相呢。

板壁巖

板壁巖恰可以與人生的一個階段的際遇重合,它從簡單平淡的敘述開始,一片小的漫坡,立著稀疏零散或密整合組的石峰,此處一如既往地與俗世間人的想象作對,拔地而起的巨石,卻禿了頂端,且在頂上生了一層綠。那些錯落的石峰,又是鋒芒畢露,惟石峰的尖,卻斜生著,循著植被傾斜的方向指往天空,這就是構成了一個集體的氣勢。那石,是分層的,斜向層層的積高,它是地球的大書,記錄著十數億年神農架構成的秘密。也是這樣的石相,讓人叫成了板壁巖。

想象箭竹青蔥的時代,板壁巖是一任的竹浪波伏,而堅石如島,這景色在一個呈拋弧線的半圓形山頭上,端的給人生的夢一個異樣的情境,由最柔韌與最堅硬的物質組成一片風景,它仿若是一部地貌哲學,在天藍雲白的背景下,似乎可以與創世紀什麼的相關聯,而此處恰是野人出沒的地方。可是今時,遇到了箭竹枯朽,板壁巖便有了雙重的蒼悠,只有那傘形的巴山冷杉,間或從板壁巖間拔地而起,撐起一簇悠悠綠意。綠著的還有細葉黃楊、高山杜鵑、點地梅、崩芝麻等等,那崩芝麻,有一種神奇的果實,摘了握於掌心,它的莢會因手掌的溫度而自動炸開,崩出綠的小芝麻般的種子,故俗稱其為崩芝麻。崩芝麻的葉子可食,尤下在排骨或臘蹄子火鍋裡,滑嫩而清爽。

我走在板壁巖中,遇到一種小小的昆蟲,神農架人稱其為好蜂子,它是一種肉食昆蟲,它喜歡飛落到人的鼻子和耳朵上,它卻是不傷的人的,於人來說,比採蜜的蜜蜂還要善良。我的美女嚮導韓菊,被好蜂子看上了,總是有好蜂子要落在她的鼻尖,嚇得她哇哇的叫,她那個小小的美麗的鼻子,連小蜂子也熱愛,可見愛美之心,是人蟲共有之。

此情此境,只道是十分的陌生,然漸往板壁巖中走去,又彷彿在記憶裡,有過悠遠的經歷,像是有一部舊電影在腦海裡放映,我們果真曾在此遊歷過?我們野人般的先祖,或先祖般的野人,在此留下過許多的痕跡,我把記憶移到蘇州園林,那裡不就是多了許多假石山而聞名世界麼?如是蘇州園林,是否移植了先祖的記憶?待進入板壁巖風景中心,可見石峰林立,曲徑通幽,石峽走廊,石洞和石階,盡是一個天雕神琢的家園景觀。設若是在箭竹的繁盛期,漫山綠波拂搖,石林間幽然別緻,所謂江南園林的別有洞天,恰是板壁巖的真實寫照。我不敢說江南園林一定是抄襲了板壁巖,然細觀之,江南園林與板壁巖的文化熔點是為同質,我想說的是,現代人的園林,一定是依據遠久的風景記憶符碼所複製。如是從物產與生存的關係來考證板壁巖,則不能排除板壁巖也是一個野人公園,這兒缺少果木,估計也較少有野人可獵的動物。假設野人是到板壁巖來戀愛與休閒,似乎也沒有什麼道理好駁,卻是今人至此休閒與戀愛,亦是可以體驗到人為自然之子,在天工般奇巧的風景裡,愛情指數也是上升著的。

豬肉頌

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