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部分(2 / 4)

小說:大穿越時代 作者:空白協議書

,倒是態度都很明確,一致向加拿大的丘吉爾流亡政府宣誓效忠——主要是因為拿人手短、吃人嘴軟,蘇聯紅軍距離他們還挺遠,而美國佬的海陸軍卻近在身側,彈藥糧餉的補給全要依靠美國人的緣故。於是,當艾森豪威爾帶著駐歐美軍撤出南義大利,退守北非之後,盤點了一下目前接受他指揮的美英兩軍及其它盟國部隊,林林總總加起來居然還有百萬之眾!

憑著這樣龐大的兵力,以及法國、英國、西班牙在北非經營百年的軍事設施,還有美國艦隊在地中海上的制海權,艾森豪威爾覺得自己似乎還能用手頭的資本跟蘇聯人扳一下手腕,好好地周旋和較量一番。

然而,事實證明,這其實是一個不可能的幻想——因為,剛剛把英國變成一片輻射廢土的俄國老毛子,還在彷彿一個拿到了新玩具的頑皮孩子一樣,樂之不疲地繼續拿原子彈四處“種太陽”……(未完待續。)

第一百零二章、種太陽(下)

第一百零二章、種太陽(下)

北非,利比亞殖民地首府,的黎波里

此時此刻,這座始建於古代腓尼基人之手,有著“地中海白色新娘”之稱的北非港口城市上空,又升起了一個新的太陽,整座港口城市和附近海域裡的船隻,都在原子彈爆炸的高溫氣浪中顫抖、呻吟……

——這場核爆引發的劇烈衝擊波,在一瞬間就摧垮了古老的清真寺和天主教堂,把數以萬計的阿拉伯人、歐洲僑民和盟軍官兵,都一視同仁地埋進了充滿輻射的滾燙瓦礫堆。而隨之狂飆的致命熱浪,又將成千上萬的市民炙烤成了黑炭,順便還點燃了四周的一切可燃物,讓這座城市迅速化為了一片熊熊燃燒的火海。

距離原子彈爆心二十多公里之外的馬耳他島以南海域,站在被強制徵用為運兵船的法國“諾曼底號”豪華郵輪頂層甲板上,望著遠方地平線盡頭那一朵冉冉升起、貫穿天地的明亮蘑菇雲,駐歐美軍總司令,不,現在已經變成了駐非美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上將,不由得摘下了軍帽,一臉痛苦地閉上了雙眼,

的黎波里港完了,原本駐紮在這裡的五千北非英軍完了,他剛從南義大利撤到那裡的八萬美軍也完了,還有囤積在的黎波里港的給養物資,尤其是對於現代戰爭至關重要的二十萬噸燃油,統統都完了!

沒有了這些維持軍隊運轉的軍需物資,他真的不知道該怎樣在荒涼貧瘠的北非沙漠中跟蘇聯人較量。

——此時的北非幾乎是什麼都不出產,基本沒有工業,糧食也不寬裕,利比亞的油田還沒有開發。

如果沒有海外輸入的鉅額物資,想要維持一支現代化軍隊在這裡長期作戰,簡直是無異於痴心妄想。

雪上加霜的是,在艾森豪威爾上將手中最新收到的電報紙上,還滿滿地充斥著更多的噩耗:

首先,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僑民爆發起義,佔領了首府阿爾及爾,奪取了美軍之前囤積在那裡的大量軍需品和槍械彈藥。駐守當地的自由法國部隊不是集體倒戈舉起了紅旗,就是脫了軍裝拖著槍潛逃回家。而駐紮在阿爾及利亞的英軍也是意氣消沉,基本是一觸即潰,僅僅進行了象徵性抵抗,就被起義民族順利繳械。

如此一來,盟軍的北非戰線等於是被從中間切斷,而盟軍控制的北非其餘地區,也普遍出現了不穩跡象——沒辦法,現在天底下只要是看報紙的人都知道,跟著美英盟軍站隊就要吃核彈……這事兒有誰受得了?

如果是在歐洲,為了躲避核爆轟頂,大城市的居民還可以往鄉下疏散。可是在北非這地方,出了城市就是沙漠,你讓城裡的阿拉伯人和歐洲僑民往哪兒跑?想來想去,為了不被蘇聯原子彈一發入魂,全家昇天,似乎也只能硬著頭皮舉起反旗,搶在蘇聯原子彈落到頭頂之前,先把美國人和英國佬趕跑再說了。

其次,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嗯,現在應該說是蘇聯大西洋艦隊了,在英國投降之後立刻大舉出擊,派遣了一支包括六艘航母,四艘戰列艦和十多艘輕重巡洋艦的龐大特混艦隊,繞過整個西歐海岸,直搗北非摩洛哥大西洋沿岸的丹吉爾港,輕易殲滅了駐守當地的少量美軍,從南面封鎖了直布羅陀海峽。

這一招打過來,頓時就猶如捅了馬蜂窩一般,讓盟軍陷入了巨大的騷動和惶恐之中——因為蘇軍一旦封鎖了直布羅陀海峽,切斷了從美國本土到北非戰場之間最重要的補給線,就無異於掐住了北非盟軍的喉嚨。屆時,給北非戰場上百萬盟軍運輸物資給養的船隊,必須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再經過紅海,透過蘇伊士運河才能抵達前線……如此漫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