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笑武笑了笑,道:“王兄說的這些事,令小弟長了不少見聞,小弟怎麼會覺得沒用呢?”
王奇道:“既然對你有用,那也不枉費我多費唇舌了。不過有一件事我想提醒你。”
“王兄請說。”
“而今的貴州,除了水東宋家與水西安家這兩個超級土司之外,還有一個土司勢力極為強大,你去鎮遠的時候,得小心些。”
“難道這個土司就位於鎮遠境內?”
“不錯。”
“那是什麼土司?”
“邛水楊家。”
“這楊家有什麼來頭嗎?”
“說起邛水楊家,那也有得一說,不過為了節省時間,我就簡單的說一下。
元末時期,距今一百二十年左右,湖廣有三大土司,分別是八番順元宣慰司、播州宣撫司、思州宣撫司。
八番順元宣慰司也就是現在的水西安家與水東宋家,播州是楊家,思州是田家,所以也可以說是四大土司。
四大土司地域十分廣闊,八番安家、宋家位於西邊,播州楊家位於中間,思州田家位於東邊,不過播州楊家除了位於中間那部分之外,還向北部延伸了大塊土地。
四大土司之中,安家是真正的蠻族,傳了許多年,而其他三大土司的祖先都是漢人。
楊家祖上有一位大人物,名叫楊端,乃唐朝山西太原人。
有一年,他率領九大姓氏子弟,分別為向氏、令狐氏、成氏、趙氏、猶氏、婁氏、梁氏、韋氏、謝氏,進攻播州地區,奪回了被南詔攻陷的播州,並佔據了播州。
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前,播州屬於土著人管,但因為當地有人造反,唐朝廷便派了一位名叫羅榮的大將,也是山西太原人,率兵平亂,戰後因功被封為播州侯,從此鎮守播州。
傳了幾代之後,播州被南詔攻佔,羅家被趕走了。
但是,唐朝廷隨後派兵收復了播州,讓羅家回來繼續管理播州。
誰想沒過多久,南詔又攻佔了播州,羅家又一次被趕走了。
十幾年後,羅榮的五世孫羅太旺,率眾聯合揚端的兵馬收復了播州,與揚端一起統治播州。
起先之時,羅太旺乃播州侯,是播州名義上的大首領,楊端因為剛來播州,屬於外來戶,所以沒有和羅太旺爭權奪利,位居次席。
然而幾年以後,楊端在播州的地位,漸漸超過了羅太旺。
羅太旺眼見楊家有九大氏族支援,兵強馬壯,也就不敢與楊端爭權,甘願做二把手。
這麼一來,楊家就成為了播州名副其實的第一大家,世代統治播州,接受朝廷封賞。
一百多年後,楊家出了一個家主,叫做楊昭。
此人沒有兒子,恰在此時,播州來了一個名叫楊充廣的人,也是山西太原人,與楊昭屬於同族。
這位楊充廣乃北宋名將楊延昭的後代,他見楊昭無子,就把自己的兒子楊貴遷過繼給楊昭。
兩百多年後,播州楊家出了一個家主名叫楊邦憲。
他眼見蒙古人勢大,恰好忽必烈派人招撫播州,他就降了元朝,成為了播州安撫司的安撫使。
可是沒過多久,他就病死了。
他的兒子名叫楊漢英,當時也就幾歲的樣子,雖然承襲了安撫使之職,但大權掌握在其母田氏手中。
這位田氏乃思州田家的人,而早在一百多年前,播州楊家與思州田家就有了聯姻關係。
田氏深知只有一心效忠元廷,才能保住楊家基業,所以經常教導楊漢英要盡心為朝廷效力。
九歲那年,田氏帶兒子入朝晉見忽必烈。
忽必烈看到楊漢英小小年紀就長得特別高大,所以就封他為龍虎上將軍,並賜了一個蒙古名,叫賽因不花。
然而第二年,播州楊家有人奪權,將田氏殺了。
楊漢英不過十歲,但他有勇有謀,在一幫賢人的支援下,將奪權之人殺了,正式掌管播州大權。
幾年後,忽必烈見楊漢英甚為擁護朝廷政策,於是就把播州安撫司升為播州宣撫司,楊漢英也就從安撫使變成了宣撫使。
此後二十幾年間,楊漢英多有軍功,深受元廷器重,播州的範圍又比之前擴大了一些。
正當楊家蒸蒸日上之時,楊漢英與思州田家的家主聯合平亂,卻在途中病死,當時也不過四十多歲,被元廷追封為播國公,可謂榮耀之極。
楊漢英之後,楊家逐漸沒落,但因為楊家世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