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3 / 4)

小說:天寶風流 作者:打死也不說

起身的玄宗雙眼一亮。

眼前的玄宗正如歷史中一般無二,直到安史之亂爆發數日之後他還不肯相信這個訊息,對於他這種心態而言,李亨的這句話實在有極大的誘惑力。眼見此狀,唐離當即冷笑道:“安撫?事到如今猶自想著安撫,莫非是怕我大唐亡國不速?”

聞言,太子李亨隨即色變。唐離對此毫不理會,續又言道:“安賊早有起兵造反之心,這紙檄文不過是為其狼子野心稍做粉飾而已,又豈能信得?便是如此,他這檄文中也是一派胡言!近年以來,范陽雖不能如往年一樣預支錢糧,但戶部可曾使其有一日缺糧?朝廷官牧年年戰馬俱是由范陽先加挑選,縱然今年章法稍變也並不為過,類似如此種種,豈能稱之為‘打壓’?若是這樣都算是打壓,那朝廷對其餘九鎮豈不就是‘虐待’了?如此說來,縱然鎮軍要反,要清君側,也該是其它九鎮先動手,什麼時候輪著他安祿山?此人連王都封了,受恩之重可謂天下皆知。陛下、娘娘及朝廷待其如此他都反了,如今還怎麼安撫?”言及此處,唐離向李亨譏誚一笑道:“再則,如今安祿山反旗已舉,他安祿山有這個膽子接受安撫?縱然朝廷無心追究,他又豈能自安?事已至此,朝廷與安賊已是不可共存之舉。所謂安撫,不過是使陛下及朝廷顏面掃地的自取其辱之舉罷了!”

這番直指李亨建議是自取其辱的話說下來,太子本人固然是臉色發青,坐起身子的玄宗也是黯然一嘆,而一邊的唐離續又乘勝追擊道:“安賊手握我朝三分之一軍力,十八萬精銳正席捲南下,眼前這形勢稍有不慎就有亡國之虞。當此之時,除了‘戰’之一途外更無其它僥倖可言,在此當奮發平叛的時刻,又豈可輕言安撫?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若陛下都不能堅定戰心,又怎能指望前線將士奮勇殺敵?如此君王無必戰之心,將士無決死之意,則我大唐亡無日矣!”言至最後一句時,心下激動的唐離幾乎是嘶吼著說出這句話來。

也許是受“亡國”二字的刺激,話音剛落,自錦榻上霍然而起的玄宗惡狠狠瞅了唐離一眼後,沉聲道:“你來擬旨,關內道節度使安思順為國鎮邊多年,勞苦功高,特晉職正二品輔國大將軍,晉爵鎮遠公,遷升尚書省令正之職,詔書到日將軍權移交隴西節度使哥舒翰後,即刻入京履新!此詔分發關內、隴西兩地。”

耳聽玄宗此詔,臉色發青的李亨神色又是一變,藉著上前攙扶玄宗的由頭低聲道:“父皇,哥舒將軍如今已領有兩鎮軍馬,再接掌朔方軍怕是統屬不過來,倒是國朝老將王忠嗣正在安北節度使任上,他那大營所在距離關內也近些……”

“哥舒翰乃國之名將,多加這幾萬軍馬自無問題;再則大戰之際,軍力宜專而不宜分,陛下如此處斷正是上策!”這回將李亨一口堵回去的正是依然跪倒在地的楊國忠。說到這裡時,他更哼了一聲道:“王忠嗣負罪之身,陛下當日恩恕其罪已是天大的恩寵,當此之時又豈能任其單掌一軍?”

“住口!”一聲喝斷了二人的爭執後,玄宗扭頭向御案前的唐離沉聲道:“用印吧!”

說完這句,玄宗也不看楊國忠及太子李亨,踱步到一邊跪著的李複道身前沉吟良久後道:“你且回府,稍後朕自有旨意到。”

第二百四十五章 回營

跪倒在地的李複道聽玄宗此言,原本因驚怒而青白的臉上再無半點血色,只是玄宗的這番話卻也使他原本無神的眸子多了幾分絕望的清明。

“臣辜負皇恩,罪不可恕!不敢有貪生之念,只望陛下準臣以負罪之身前往河東前敵。”李複道的聲音暗啞低沉,言說至此後,已自解官衣的他重重叩首道:“陛下開恩,陛下開恩!”

僅僅在個多時辰之前,李複道還是位極人臣的當朝宰輔,此時他竟然成了這般模樣。雖說眼前形勢緊急,但目睹到這一幕,整個勤政務本樓也是一片寂靜,惟有那重重的叩首聲空空地迴盪。

眼見李複道如此,御案前的唐離心中也是一陣兒酸酸的難受。論說這位“五叔”雖然與他政見不和,但就其本身來說待他也著實不錯。此人原本夢寐以求的就是希望能主領一軍,廝殺疆場。依他的能力及生性其實並不適合出任宰輔,入主政事堂以來,他不過是在拼盡全力維持李林甫遺留的一切。

雖說與安胖子份屬一黨,但若論對安祿山的姑息與驕縱,李複道拍馬也不及玄宗。事前,不僅他不相信安祿山會反,玄宗自己也不相信,甚至就連一直口中聒噪此事的楊國忠心底也不相信。從這一點而言,他雖有罪,但絕對罪不致死。但現在安祿山真個起兵造反之後,不管是為了玄宗的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