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崇禎皇帝從信王府帶來的親信之外,皇宮中宮女太監幾乎沒有任何安全。崇禎這個皇帝頗為嚴苛,稍有不滿意,就會處置下面的家奴。
這一個小太監也步了前任的後塵,被暴怒的崇禎皇帝遷怒杖責,無辜的死於宮廷中。
眼見大漢將軍已經打死了這個礙眼的刁奴,崇禎皇帝也稍微壓住了心中的怒火。他閉目思索了片刻說道:“傳周延儒、何如寵、錢象坤、溫體仁、吳宗達、鄭以偉等先生赴懋勤殿覲見。”
己巳之變後,朝廷的內閣幾乎完全換了一遍,韓爌、李標、錢龍錫等東林黨人都因為受到袁崇煥的牽累,致仕的致仕、罷官的罷官,在朝中已經失去了影響能力。
現在的朝堂,所有的閣臣都是皇帝在崇禎二三年親自簡拔而來,其中首輔周延儒、閣臣何如寵、錢象坤都是崇禎二年入閣,溫體仁、吳宗達、鄭以偉三人也是今年入閣。除了遼東督師的孫承宗,幾乎所有的閣臣都被崇禎皇帝召入懋勤殿中。(未完待續。。)
第二十五章關中十三
皇帝平臺詔對,這些閣臣全部不敢怠慢,飯還沒有吃上一口,就急匆匆的進入紫禁城。
自從崇禎皇帝繼位以來,先後已經大規模清洗了兩批內閣大臣。三年之間,先後換了黃立極、施鳳來、李國普、來宗道、周道登、韓爌、李標、成基命、周延儒九位首輔大臣。
至於罷官、致仕的閣臣,更是多達十三人。這三年間,因為內閣大臣頻頻換人,幾乎無人能夠在朝中站穩,朝局也越發動盪。
這樣頻繁拿下閣臣大佬,也讓朝中大臣的投機行為也更加嚴重,黨爭的態勢一日比一日險峻。
因為朝中連翻動盪、政局不穩,所以各種施政方略幾乎左右搖擺、一日三變。這樣一來,無疑讓本就非常糟糕的中央行政能力雪上加霜。
再加上這幾年老天爺不幫忙,崇禎皇帝在稅政之上連續犯了幾個愚蠢的錯誤,才讓朝廷的局面更加被動。
因為崇禎皇帝三月一換首輔,周延儒入閣才剛剛一年,在內閣中的資歷還非常淺薄,就成為資歷最老的閣臣,按照順序進位首輔大臣。這種情況,在朝廷二百多年的歷史中也是鳳毛麟角、千古難尋。
眾位閣臣進入懋勤殿,只見年少的天子高坐案首,威嚴的掃視著麾下的眾臣。
首輔周延儒、次輔何如寵、閣臣錢象坤、溫體仁、吳宗達、鄭以偉等人都是崇禎皇帝親自挑選簡拔而來,在這個時期還是讓崇禎皇帝非常信任。
崇禎皇帝指了指御案上的一摞厚厚的奏章,對下面的閣臣說道:“這些奏章眾位先生都已經看過。短短一年時間,先是建奴入寇、禍亂京畿。緊接著禿匪南下,割據平陽府。今年九月,禿匪大軍橫渡黃河,糜爛關中。朝廷的局面敗壞如此,還希望眾位先生能想想對策剿滅禿匪、救我百姓。”
崇禎皇帝這番話,將姿態放的比較低,實際上朝廷的困難,這些閣臣全部清楚。
朝廷局勢逐漸敗壞,第一就是朝政不穩,第二就是缺乏餉銀。第三就是沒有精兵。
這三個問題,內閣的閣臣也一樣毫無辦法,畢竟朝政不穩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崇禎皇帝換閣臣如同換馬桶。
他們作為臣子,根本不敢在這一點上有任何質疑。況且他們這些內閣大臣,往往在政爭中推波助瀾、打擊對手、撈取好處,自己的屁股也並不乾淨。
至於餉銀不足的問題,眾人更是不敢有任何意見,只能飲鳩止喝。將財政的重擔壓在最底層、最沒有反抗力量的北方百姓身上。
崇禎皇帝繼位以來,在東林黨閣臣的忽悠下,廢除了礦稅監,免除了礦稅。還將江南地區收取海關稅、商稅、茶稅的權利交給了地方上的文官。並且相信了蘇松重賦的概念,平均了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田稅。
這樣一項項的政策下來,不僅讓朝廷的賦稅減少。也讓皇家的內帑日漸空虛。
在萬曆年間,江南地區一年的海關稅銀在六百萬兩左右。這還不算收稅太監的貪汙受賄。到了天啟年間,海關稅就有了減少。但是每年的稅銀也在三百萬兩之上。而崇禎年間,廢除了礦稅監之後,朝廷海關稅的收入只有幾千兩白銀。
海關稅如此,茶稅也不例外,浙江茶稅天啟年間每年能增收十七萬兩白銀,到了崇禎年間,浙江的文官老爺只給皇帝上交了十二兩白銀。千古以來,這種情況也極端罕見,只有在崇禎朝才出現了這種千古奇聞。
朝廷因為八股取士、重用文官的原因,大部分官員幾乎全部來自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