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三慶園瑞慶社的日場戲,他在壓軸與尚小云合演《趕三關》,大軸是周瑞安《潞安州》。
高慶奎在不到二十歲時,曾搭過譚鑫培的班,但是那時候對學譚的劇藝還不能深刻的領略。民國四年,他二十六歲,已經懂得如何吸收了,就不計條件地搭入譚的班來學戲。民國四年十一月十九日,文明園合慶社的日戲,他在倒第五(開場第二齣)唱《群英會》,大軸是譚鑫培、王長林的《天雷報》。民國五年一月七日,吉祥園合慶社的日戲,他在倒第三陪榮蝶仙唱《荀灌娘》飾演荀崧,大軸是譚鑫培、陳德霖的《南天門》。第二天一月八日,連演一天,他在倒第二陪時慧寶演《逍遙津》飾穆順,大軸譚鑫培、程繼仙合演《八大錘》。六月五日,文明園合慶社的日戲,他在倒第八(開場第二齣)唱《定軍山》,大軸譚鑫培、王長林的《奇冤報》。民國六年(1917)一月十二日,吉祥園春和社的日戲,他在倒第五(開場第二齣)唱《宮門帶》,大軸是譚鑫培、梅蘭芳的《汾河灣》,而過此不久,譚鑫培就逝世了。
高慶奎還有一個聰明地方,他搭其他的班兒,有時露露劉(鴻升)派的戲;遇見與劉鴻升同臺,他就只露譚派戲。因為他如果在前場唱劉派戲,有點與老師比賽、別苗頭的意味。唱不好,便成了小巫見大巫,相形見絀。萬一因為年輕,嗓子衝,而唱好了,且青出於藍,那麼,劉老師面上不好看,就不好從他再學玩藝兒了,他堅守這個原則不變。像民國六年九月八日,廣興園的日場戲,他就在倒第三與尚小云合演《武家坡》,大軸是劉鴻升的《斬黃袍》。十月四日,第一舞臺桐馨社夜戲,他在倒第四唱《趕三關》,倒第二是劉鴻升 《取城都》,大軸楊小樓《落馬湖》。十月六日,第一舞臺桐馨社夜戲,他在倒第三陪王瑤卿演《木蘭從軍》飾花弧,倒第二劉鴻升《敲骨求金》,大軸楊小樓《水簾洞》。具見他會做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高慶奎慷慨激昂(3)
以上筆者所記高慶奎這些戲碼,為的是說明他的戲路和如何的不計主配、不爭先後,以後類似的記載,也是同一原因。
三、俞振庭、梅蘭芳、楊小樓對他的提攜
北平梨園界有一位怪傑俞振庭,他是俞菊笙的第五個兒子,人稱俞五(這是北平俞五,俞振飛是江南俞五)。家學淵源,當然學武生了,可惜他只有一出《金錢豹》傲視群儕,其餘的武戲都不如他師哥楊小樓與尚和玉。但是他卻有組織的天才,在臺上生活不久,就成立一個雙慶社,在臺下當起班主來了。他的頭腦新,反應快,瞭解觀眾心理,會派戲碼,會耍噱頭。你如果與他合作好了,他真能把你捧紅了。你如果不與他合作,他打擊你也不遺餘力,因此一般同行,都懼怕他三分,他如果約你加入,你真不敢不去。老伶工譚鑫培、孫菊仙、劉鴻升都搭過他的班。梅蘭芳、尚小云、李萬春都是被他捧紅了的,高慶奎自然也不例外。前文說過,高慶奎一開始搭班就抱定“三不爭”的原則,對俞振庭來說,“正合孤意”,於是在民國四年(1915),就把高慶奎爭取到雙慶社,高慶奎自然也是求之不得。那時候梅蘭芳正在日益走紅,是雙慶社的頭牌,俞振庭就讓高慶奎與梅墊戲、配戲,並且勸梅蘭芳也捧他。梅這個人非常忠厚,願意捧人,他從兩次上海公演回來以後,一意求新求變,編排古裝和時裝的新戲,在他的新戲裡,高慶奎幾乎無役不與,儼然成了梅黨人物。梅蘭芳那時候的紅勁兒,比譚鑫培還能叫座,觀眾最多,而在看梅戲的觀眾心目中,也就有了高慶奎的印象了,這也是高慶奎求仁得仁所要達到的目的,我們且看那幾年的演出情形。
在與梅蘭芳墊戲、配老戲方面:民國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吉祥園雙慶社日戲,高慶奎在倒第三配演姜妙香《黃鶴樓》的孔明,大軸梅蘭芳、孟小如的《汾河灣》。三月二十一日吉祥園日場,梅蘭芳大軸《玉堂春》,高慶奎配演紅袍潘必正。民國五年一月二十三日,吉祥園日戲,高慶奎在倒第二配演王鳳卿《定軍山》的孔明,大軸梅蘭芳的《春香鬧學》。民國六年九月十四日,吉祥園日戲,高慶奎在倒第七(開場第一齣)唱《借趙雲》,大軸梅蘭芳《五花洞》。十月五日吉祥園日戲,高慶奎與裘桂仙在倒第六(開場第二齣)唱《碰碑》,大軸梅蘭芳《風箏誤》。十月十四日吉祥園日戲,高慶奎在倒第七(開場第二齣)唱《斬黃袍》,大軸梅蘭芳與陳德霖、王鳳卿合演《雁門關》,在壓軸還帶一出《黛玉葬花》。經過這幾年的考驗,派什麼唱什麼,先後、主配都可以。俞振庭對高慶奎非常滿意,於是一方面請梅蘭芳在新戲裡帶上高慶奎,一方面自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