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叔巖的作風完全一樣。也可以說,有其師必有其徒的。因此她很少演,年輕時候,在天津、上海連續幾天短期,體力上還可對付;後來劇藝愈益精湛,愈復愛惜羽毛,就寧缺勿濫,以少演為尚了。而越少演,只要戲碼貼出,戲票一搶而光,能買到看她演戲的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敬悼孟小冬前輩(6)
抗戰勝利以後,北平也在淪陷八年後光復了,自然萬家騰歡,大事慶祝。北平廣播電臺,就辦了一個國劇清唱慶祝節目,請孟老師和程硯秋合唱《武家坡》,由王瑞芝和周長華操琴,杭子和司鼓(程硯秋的司鼓白登雲,資望上遜於杭子和)。程硯秋以前在義務戲裡,與餘叔巖合唱過《武家坡》,見孟老師是餘派傳人,樂予合作。孟老師本來不習慣清唱,但是“慶祝抗戰勝利”題目太大,也不便拒絕,就姑且一試吧!那次孟、程合播《武家坡》的精彩,不必細表,大家憑想象就可得知。但是播完以後,孟老師發誓,以後絕不清唱播音了,這是什麼緣故呢?
原來老生的唱,要有唇、齒、喉、舌的發音,有時兩腮還要用力,口型非常不雅相,但是在臺上掛著髯口(鬍子),把嘴遮住了,口型多難看,臺底下也看不出來。清唱時,不帶髯口,老生的口型畢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