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穆柯寨》,王幼卿演《穆天王》。新戲有《十道本》和新排的《取滎陽》與《蘇武牧羊》。

二十一年(1932)排了一出新戲《假金牌》,又名《張繼正計調孫伯陽》。演出地點,改為在華樂戲院經常演夜戲了。冬天又照例去了一次上海。

二十二年(1933)起,花臉換為劉連榮,丑角加了茹富蕙,裡子老生改用李洪福,而值得大書特書的,小生改為葉盛蘭了,從此開始與他長期合作。所以馬連良從上海回北平的頭一場戲,就貼出了《借東風》。這一年又把《白蟒臺》增益首尾重新編排了一下,除了馬連良飾王莽外,葉盛蘭飾岑彭,劉連榮的馬武。

二十三年(1934),排了兩本新戲。一出是把老戲《過府搜杯》、《審頭刺湯》、《雪杯圓》貫串起來,再加上後面《祭雪豔墳》的全部《一捧雪》。這出戏裡,馬連良飾前莫成、中陸炳、後莫懷古三角,唱做非常繁重,要演四個半小時。後來變成每年封箱時,年只一演的戲了。一出是《楚宮穢史》,後來改名《楚宮恨史》,也就是楚平王父納子媳的故事。馬連良飾伍奢,葉盛蘭飾小王,當伍奢告以婚姻有變一場,葉盛蘭把又悲、又氣,而又不敢反抗的表情,演得生動精彩,生色不少。

這一年也有一件大事,就是從年底起,楊寶忠開始長期給馬連良操琴了。頭一場戲是十二月二十四的《借東風》。從此扶風社的場面,司鼓原有喬玉泉,操琴又換為楊寶忠,兩個人全是文武場面中執牛耳的人物,就更加強扶風社演出的極盡視聽之娛了。在《借東風》那段〔二黃倒板〕、〔回龍〕,轉〔原板〕大段的唱,楊寶忠託得精彩百出,觀眾極為滿意。

二十四年(1935),馬連良排了一本新戲《羊角哀》,又名《捨命全交》。因為這出戏有武打場子,與馬連良戲路不太對工,演了沒幾次,就掛起來不演,而把本子送給李萬春了。萬春曾拜他學老生,有師生之誼。後來李加強羊角哀死後與群鬼開打,義救左伯桃鬼魂的場子,成了他的一出拿手戲。這一年馬連良出外的時間多一點。

民國二十五年(1936)秋天,馬連良排了一本《胭脂寶褶》,就是把老戲《遇龍館》和《失印救火》貫串起來,增益首尾,加些情節而編成的一出本戲。馬連良前飾永樂帝,後飾白槐,唱並不多,前邊二黃,後邊西皮。但是永樂帝重念,白槐重做,而身段的邊式利落,那更是一時無兩,菊壇一人。八月二十一日初演時,配角是葉盛蘭的白簡,馬富祿的金祥瑞,芙蓉草的韓若水女兒,劉連榮的公孫伯,茹富蕙的閔江。

民國三十七年(1948),言少朋曾隨李薔華、李薇華來臺北演出,李氏姊妹離臺後,少朋又逗留了一個短時期。三十八年(1949)曾在成都路美都麗戲院(現在國賓戲院的原址),演出《胭脂寶褶》。言少朋飾前白簡(唱大嗓的小生),而以胡少安飾永樂帝。後邊少朋飾白槐,周金福的金祥瑞,張世春飾公孫伯,李玉蓉飾韓若水女兒。言少朋離臺後,把本子留給胡少安,所以在臺灣胡少安能演出《胭脂寶褶》。不過限於演出時間,他只演《永樂觀燈》和《失印救火》到團圓兩折。把公孫伯、韓若水那些戲文情節,都刪掉了。

馬連良挑班二十年(6)

在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半年,馬連良去上海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旦角林秋雯,認為可造,就叫他北上加入扶風社。八月底他到了北平,九月四日第一次在扶風社登臺,戲碼是全部《一捧雪》,除了馬連良是一趕三外,林秋雯飾《審頭刺湯》一折的雪豔娘,芙蓉草飾前雪豔娘。劉連榮的嚴世蕃,葉盛蘭的莫昊,李洪福的前莫懷古,馬富祿的《審頭刺湯》湯勤,而以茹富蕙飾《過府搜杯》的前湯勤。

前文談過,以小花臉的劇藝論,茹富蕙規矩地道,馬富祿較為傖俗,但是他佔便宜有一條響亮的好嗓子,較易受臺下的歡迎,所以走紅一輩子。民國十六年(1927)馬連良剛挑班的時候,曾應邀到天津日租界新明大戲院演出短期,配角帶有郝壽臣、王長林等人,那時馬富祿還唱二路活兒。每天前場由新明大戲院班底演出,有坤伶老生馬豔秋、武生李蘭亭等,大軸則是馬連良的戲。先嚴每晚輪流偕家人往觀,筆者則每晚追隨如儀。有一天是《夜審潘洪》,王長林飾馬牌子(當家小花臉的活兒),馬富祿飾監中的禁卒。在夜審以前,有一場潘洪在監中被禁卒用酒勸醉的戲。馬富祿上場念一副對兒:“老爺清如水,衙役扮小鬼。”雖然只十個字,卻念得滿宮滿調,響亮已極,新明大戲院樓上下兩千五百觀眾,無不聽得清楚入耳,立刻報以滿堂彩聲,筆者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