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1 / 4)

切仗罰��沼啵�仗返腦趺闖�際翹放桑 �

譚富英其人其事(9)

譚富英因為幾天沒有進步,由畏難而掃興,也就沒有學下去,而從此暗下了。假如譚小培是開朗的父親,鼓勵、安慰兒子繼續努力;而餘叔巖是循循善誘,有意報師門之恩的,以譚富英的嗓音、武功和一切條件,能從餘叔巖盡得譚門真傳,那以後的鬚生界,不就是他一人天下了嗎?不但馬連良、楊寶森不能相比;就是李少春、孟小冬仍舊拜餘,也要瞠乎其後了。可見得譚富英一生命運,都是由譚小培給左右了。

譚富英既然一心一意唱老戲了,外地戲院的約角人,不論天津、上海,就要挑他賣錢的戲來多演,好撈回大量的包戲,並且還要賺幾文了,於是大家都要他《四郎探母》,並且希望一演再演。《四郎探母》這出戏,是老生唱工最繁重的一齣戲,如果演四郎的人有好嗓子,那真是使觀眾非常過癮的。這是自古至今“戲保人”的一個熱門戲碼,不論誰唱,都容易賣滿座;即使現在臺灣,也還是如此。論譚富英的戲,最拿手的是《定軍山》,而最賣錢的卻是《四郎探母》,於是譚小培便在《四郎探母》這出戏上做文章了。

頭牌演員在北平演出,一週只有兩三次,只夠維持開支,盈餘有限;就指著跑外碼頭賺大錢,頂好一年能多出幾次門最好。因為到外埠演唱,戲院除了“四管”(吃、住、接、送)以外,天津是雙包銀,上海是四倍。而且天津一演就是十天半個月,上海一演就是一個月,成績好了還再續,那何樂而不為呢?津滬的戲院老闆也不是傻瓜,當然要把你賣錢的戲碼要出來,將本圖利,好賺上一票。湊巧天津和上海灘的朋友們,都特別欣賞譚富英的《四郎探母》,於是在天津他一期至少要唱兩次,在上海一期至少要唱四五次。譚小培就利用觀眾和戲院老闆的心理弱點,要《探母》可以,另加包銀;戲院老闆們,只可點頭答應。最早天津的春和、北洋戲院,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辦法,貼《探母》那天臨時加價,而天津衛的哥兒們,加價也聽,《探母》仍然滿座,但卻對譚富英的《探母》期望過切,而出過風波(詳見後文)。後來中國大戲院就打全盤預算,事先把《探母》的增加成本算進去,而不臨時加價,保持戲院的風格。上海因為一唱一個月,譚小培不能斤斤於《探母》加多少,但是總言明《探母》一個月至多幾場。到了戲院要求增加《探母》演出次數的時候,要給他加點“小包銀”;請注意,這一期的“全數包銀”也罷,一出的“小包銀”也罷,全是交給“老老闆”的,與“小老闆”無涉,譚富英只是奉他爸爸之命唱戲而已。

過去的國劇演員,科班常有一天兩工(即晝夜全有戲)的時候,而每天演出更是常情,所以按說譚富英在上海的戲院連唱一個月應該沒問題。但是他一來身體素弱;二來他對這種被牽著鼻子走的唱戲生活,心理上也發生厭倦。因此,他在演唱一個月的中途,一定要休息幾天,再繼續登臺;譚小培和戲院當局,看在賺錢份上,都不願意弄僵了,只好依他。但這種中途脫節,卻是空前破例的;任何京角在上海演戲,不用說一個月,就是連續兩個月,也沒有中途休息的。於是為了遷就事實,只好變通,在譚富英休息那幾天,在上海當地請個角兒客串幾天,而在報上刊登啟事:“譚藝員富英因調劑精神,自×日起休息×天,改請×××登臺……”等等。這“調劑精神”,便是譚小培興出來的,一時南北梨園界傳為笑柄,大家都同情譚富英,而大罵譚小培。

譚富英其人其事(10)

國劇老藝人都有謙讓美德,不唱同樣戲碼,不打對臺。楊小樓對尚和玉,餘叔巖對王鳳卿,莫不如此,還有許多人也是這樣,不必列舉。論理譚小培也是梨園世家,應該深諳此理;但是他挾子自重,專找同行(老生)打對臺,小事不提,有兩件大事他很失策。

民國二十三年(1934),王又宸應天津北洋戲院之約往演短期,春和大戲院也約譚富英前往,戲院競爭,無可厚非。但是王又宸是譚門姑爺,是譚富英的姑丈,譚小培明知北洋約王在先,他卻竟然答應春和之約了。其實譚小培如果原則上答應春和,但是延一期,等王又宸北洋演完了再去,春和也有別的角兒可約的,那不是公私都顧到了嗎?但譚小培是一個想法:“你王又宸以譚派老生自居,我們富英才是真正譚派哪!咱們就比比看。”譚富英意有未忍,譚小培卻堅持前去,於是譚富英就和王又宸打上對臺了。春和戲院當時是天津最好戲院(中國大戲院還沒有開),北洋已舊破不堪。譚富英正三十來歲,當年當力;王又宸已五十多了。春和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