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五十奧義書》也與《黃帝內經》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六問奧義書》記載:“惟太陽為生命,惟太陰為原質。凡此一切有形體者,皆原質也。故原質即形體。”這與中醫“陽化氣,陰成形”理論何等相似;再比如,《蒙查羯奧義書》記載:“陰陽合精氣,人類由神生。”這與中醫“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的看法又是何等的一致。

從上述哲學觀點論及人類生命本身,那就更加細緻了。人的本質就是氣,印度人稱為“生命氣息”。關於生命氣息的概念,《奧義書》裡也很亂,歧義百出,有的說生命氣息是糧食,有的說是空氣,有的說是大梵,是各種神靈。但總的來說,生命氣息有兩種意思:

1、指肉體內的“內自我”、“神我”。有時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靈魂。由於“神我”是人的神性部分,所以也可以直接引申為大梵、“彼”、因陀羅等,例如,《考史多啟奧義書》說:“生命氣息者,大梵也。”梵即梵天,是印度古代最偉大的神靈。同書又引因陀羅語說:“彼曰:我為生命氣息,為般若自我。汝其敬我為壽命,為永生。”因陀羅的神位也很高,它是印度的心神,專門管理人類的思維、意識等活動。

此類生命氣息屬於人類生命的本質,它決定著生命的存在與否。《泰迪黎邪奧義書》曰:“氣是群有之性命,故氣稱為一切壽。”《伊莎奧義書》曰:“氣息兮,永生之命;軀體兮,飛灰是竟。”

2、指人體內真氣。《甘露滴奧義書》、《瑜伽頂奧義書》、《瑜伽真性奧義書》、《商枳略奧義書》等,是印度瑜伽氣功的修煉經典,主要修煉的就是人體內的真氣,書中詳細討論的十幾種氣,都是人體內的自有之氣,《大林間奧義書》有一句精確的論述:“生命之氣息,即諸體之真元”。

最常見的是,印度人將人體之氣共分為五種:平氣、上氣、下氣、充周氣、元氣。這五種氣分屬不同的部位,而且有不同的顏色:平氣在臍處,乳白輝晶瑩;上氣在心頭,紅似末尼珠;下氣在,光如甲蟲赤;充周氣滿全身,其焰似光明;元氣喉處沏,色如蛋黃白。五氣的劃分與中醫也十分相似,中醫將氣也主要分為五種:陰氣(下氣)、陽氣(上氣)、衛氣(平氣?)、營氣(充周氣?)、元氣(真氣)等。

印度又將人按氣的存在劃分為三級:《大林間奧義書》曰:“此即三界:語為此(下)界,意為空界,氣為彼(上)界”下界的語可以理解為肉體,空界的意可以理解為人類的意識,上界的“彼”就是氣了。印度還有一種劃分方法,本質上也與氣有關:外自我(肉體),內自我(意識),超上自我(氣、靈魂、神我)。

我們目前還不知道的是,印度《奧義書》中有關氣的論述與中醫《黃帝內經》有關氣的論述有何關係,但它們確實存在相似性,這一點千真萬確,例如,《唱贊奧義書》曰:“其至精分化為氣息。”這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氣歸精,精食氣……氣傷精,精化為氣……”極其相似。

奇怪的是,這部書中也記載了經絡,而且人體經絡有14條。據《商枳略奧義書》記載,人體共有十四條大的經脈,它們的名稱分別是:

(1)伊脈(太陰脈);(2)頻迦羅(太陽脈);(3)蘇壽門那;

(4)薩羅斯窪底;(5)皤嘍暱;(6)普沙;(7)賀悉底吉窪;

(8)耶舍斯賓暱;(9)毗溼縛陀利;(10)矩怙;(11)商慶;

(12)波耶斯賓暱;(13)阿藍薄薩;(14)乾闥利。

當然,限於資料的關係,我們不知道這14條脈與中國經絡的走向是否一致,但印度的脈學與中國的經絡學很相似,這也是事實。比如,從大的方面,它將脈分為兩種,《彌勒奧義書》說“一脈分為二,二者遂離析。”中國也將脈大體上分為兩種,即陰陽,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為三陰三陽。

印度每一條大的氣脈又可分為若干條小分支,印度人常喜歡玩數字遊戲,比如,佛教的時間演算法就十分驚人,氣脈的演算法也是如此,所有小氣脈細細加起來可以多得驚人,如《六問奧義書》曰:“心中則性靈居焉。是處有百又一脈,脈分百支,支分七萬二千小支,周氣流於其間。”如此算來,人身大小氣脈可達上百萬。所有的氣脈都發於心髒,《蒙查羯奧義書》曰:“如輻共車轂,諸脈心內斂。”

據其它《奧義書》記載,人體中最重要的脈有兩條,一條名叫蘇壽門那脈,此脈在印度備受關注。《瑜伽頂奧義書》記載此脈說:“在訣之後,循背脊骨而上,至頭頂大梵竅而止。”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