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的聲音最多也最高。
外國人對中醫的看法也大體如此,但話說得比較委婉。德國慕尼黑大學M·波爾克教授指出:“中醫的科學核心和實質有被取消的危險。在驗證中,十分明顯地存在著‘科學標準’和‘科學方法’之間的混亂。”這一說法,代表了西方世界的普遍看法。
平心而論,中醫確實有讓人說道的地方。我們先不說它是否科學,但最現實的是,我們搞不懂它,我們最怕別人問為什麼,一問就露餡。咱們舉個例子,假如有人要問遠志為什麼可以治療癰疾,老先生們肯定搖頭晃腦地說:“苦洩熱,溫行氣,辛散鬱。”聽起來好像很有些道理,可細琢磨,簡直是所問非所答。再比如,如問水蛭和虻蟲為什麼有活血化淤的作用,他們肯定說:“水蛭鹹苦,虻蟲味苦,一飛一潛。”雖然言之鑿鑿,但頂如廢話一句。
這就是目前的中醫,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中醫醫理看不懂,藥理無記載,診斷沒有統一的標準。中醫的歷史是原地踏步的,上世紀初梁啟超先生對中醫理論的描述依然有效,他說:“中醫盡能愈病,總無人能以其逾病之理由喻人。”
其實,早在上世紀初,針對中醫理論存亡,國內就有不同的意見。
一派人認為,醫學主要看治療效果,理論有沒有並不重要。近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曾這樣說:“夫醫者以愈病為職,不貴其明於理,而貴其施於事。不責其言有物,而責其治有效也。苟治之有效,安問其筌與蹄為?”章先生雖然是大學問家,但在如何對待中醫理論問題上顯然有點強詞奪理,或者說蠻不講理。其實這也不能怪章先生,都是讓這無人能解的中醫理論給鬧糊塗了。
一派人認為,中醫理論實在是畫蛇添足,沒有它反而更省心。上世紀30年代時,有一人名陸淵雷,此公竭力主張:“國醫有實效,而科學是實理。天下無不合實理之實效,而國醫之理論不合實理……國醫之勝西醫者,在治療不在理論,《素》、《靈》、《八十一難》之理論之書,多出於古人之懸揣,不合生理、解剖、病理,尊奉之以為醫學之根柢,自招物議,引起廢止中醫之危機,此大不智也。”
還有一派人就更不客氣了,他們主張徹底廢除中醫理論。“五四”運動時,有一人名餘雲岫,此公是個徹底的虛無主義者,認為中醫理論是封建迷信。1917年餘雲岫寫了《醫學革命論》,說“我國舊醫之理論荒唐怪誕,無可掩飾,唯有聽其淪喪而已”,“國藥實效應該研究,舊醫謬說,應該打倒”。更荒唐的是,1929年,國民黨政府透過了餘雲岫等人“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礙障”的提案。
直到今天,我們還是可以經常聽到“中醫理論不科學”、“中醫理論太粗糙”、“應該拋棄前理論”等等的言論。原因很簡單,直到今天我們還是沒有真正搞懂《黃帝內經》在說些什麼。
那麼,這些年來我們的理論界在幹什麼呢?
客觀地說,許多人也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只是人數越來越少罷了。其原因就是研究難度太大。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醫師,反反覆覆,體會著、琢磨著、感悟著、詮釋著,並將自己的感受一點一點記錄下來。然而最終所有的人會發現:我們一輩子都在這座大廈中轉悠,並沒有為這座大廈增添一磚一瓦。
如此一來,目前我們其實已經放棄了理論研究。《中醫圖書聯合目錄》共收醫學著作7661種,其中理論性著作僅有354種,佔不到二十分之一,在五十多年裡沒有一篇有創見的理論作品問世。198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佈全國中醫藥重大科技成果獎25項,關於中醫基本理論的研究沒有一項。近幾十年來,一共有四百多項中醫成果獲部級以上獎,但理論成果卻一直是空白一片。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百家中醫研究機構,專門設立理論研究的不足一半,而在這一半中,真正從事理論研究的又佔少數,大多數所謂研究者不過是些古籍整理者,校刊一下文字,梳理一下版本。《黃帝內經研究大成》是目前比較權威的研究綜述,它集中了中國人兩千多年的研究成果,然而就在這部多次獲獎的圖書中,釋名、版本、校勘、訓詁、詞義、音韻、修辭、語法等佔了435頁之多。而在其他理論層面,綜述古代人研究成果的,又佔了絕大部分,現代人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具有啟發性、創造性的成果幾乎等於零。許多人都在“炒冷飯”,在同一個平面上來回重複。
據統計,全國五十多萬中醫藥人員中,絕大部分屬於臨床範圍,從事理論工作的人極少,而具備全面勝任《黃帝內經》基